【越陌度阡】
之前談過新界農夫少種的蔬菜品種,大多是比較耐運輸又便宜,特別是不適合熱帶栽培的北方根莖作物,但也有不少是基於市場慣例,而較少農夫種植的葉菜品種,好像是西生菜(即包心生菜,英文是Iceberg Lettuce)、西芹和西蘭花等等。
上述三種蔬菜都冠以「西」字,顧名思義是「舶來貨」了,市面上銷售的主要是來自美國或澳洲的貨色,用開孔的膠袋包裝。當年的超級市場少有易爛掉的新鮮蔬菜出售,也未發展好本地或內地農場的進貨鏈,只好揀選一些冷藏外國貨供應,所以從前的超級市場只有幾種冷藏貨,主婦們都不愛到超市購買新鮮蔬菜。
我父母每年都有栽種西生菜,多於農曆新年間出貨,而西芹在南丫島和粉嶺也有農夫栽培,因為這兩種蔬菜的冷藏貨跟新鮮本地出產的味道大有不同,新鮮的更脆更可口,好一些大酒家的師傅都會找本地更好的食材,貴一點也要張羅。惟獨是西蘭花,我小時候一直都未有見過本地農夫栽種,直至97年我到有機農場工作時才得以見識。第一次見田裏的西蘭花,覺得有點像芥蘭,但葉子更濃更密,滿漂亮的。有一次父親來農場探班見到,立即愛上她的美態,便到種子店買了一包回家栽種。那時父親剛剛退休,再沒有種田餬口的壓力,開始他的「興趣農業」時光,甚麼菜也試種玩玩,如劍蘭、西蘭花、西瓜等等,我也學了不少。
冬天收割最可口 蝴蝶箭豬為天敵
雖則是玩票性質,但老爸玩玩也是以千為單位的,一千株西蘭花、三千株劍蘭……最後是產能過盛,四處「派街坊」去。西蘭花的植株較芥蘭大,每株要兩呎多的空間,但生長快速,移植後最快的早生品種只要50天左右即可收割,而更大株的晚生品種也是60多天。種西蘭花的方法跟芥蘭也像,要領是「多肥足水夠陽光」,生長期在秋冬季,10至12月栽培都可,只要結蕾期夠寒冷便可有好收成。西蘭花收割的是她的「花蕾」,9月10月種的早生種,花蕾小,而且顆粒較粗較鬆散,口感味道也差一點;而晚生的品種則花蕾大,顆粒又密實,味道最好,不過一定要在12月底至2月初最寒冷的時候成蕾才可,而且收成主花蕾後,可以如芥蘭一般持續收割側出的蕾芽,頗堪玩味。
西蘭花易種,也比冷藏的美味,我教新手的業餘農夫栽種時都必定推薦,但卻有兩大敵人要注意,第一個就是蝴蝶,大家可能曾見不少白色的蝴蝶在田野間飛舞,那些就是菜粉蝶了。牠們交尾後最愛在甘藍和芥蘭的葉底產卵,幾天後就有一條條的菜青蟲啃蝕葉子,不需幾天即可全吃掉一株西蘭花。幸好,一物治一物,只要用上一種叫「蘇力菌」的細菌,散佈在菜葉上面待青蟲吃進肚,青蟲便要歸天了。這種菌人畜無害,也常於野外找到,只要寄宿不了蝶蛾幼蟲便會自然死去,生態農業的智慧就是以自然界的素材去控制蟲禍。但是另一西蘭花的敵人,就不好對付了,應該還要保育呢,那就是箭豬。箭豬又叫豪豬,最愛吃西蘭花,晚上來偷吃一點,爸爸也不大在意,還拾得一些牠的箭刺作紀念品,算是付了款吧。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