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世界》風雨六十年 - 沈西城

《武俠世界》風雨六十年 - 沈西城

黎明,風雨如晦,鄰犬狺狺,夢中醒來,再難成眠,遂思往事。前些時,摯友王君告我,尚差五個月,《武俠世界》(下稱《武俠》)便到花甲。唷!時間真快,彈指《武俠世界》六十載耳。一九五九年四月一日愚人節,羅斌社長創刊《武俠世界》,一周一刊,純然是迎合當日武俠潮流,用意明顯,能賺辦下去,賠本關店門,不意銷路順鬯,全盛時逾二萬本,賺了不少錢。只是比起環球出版社其他刊物如《藍皮書》者,大有不如, 因此羅斌並不重視它。《武俠》前後經歷過三位主事者,首任是武俠小說作家蹄風,本名周叔華,跟羅斌同聲同氣,彼好舞文弄墨,文學根底深。羅斌眼見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大賣,心意一動,興起辦一本武俠小說期刊之念。金、梁已是大家,即付重酬,也難收歸旗下,靈機一觸,相中蹄風進言:「周老兄!試試看寫武俠小說,好嗎?」蹄風一聽,先驚後恐,寫武俠小說?這可不是鬧着玩的呵!羅斌死纏不放:「老阿哥!總有第一趟嘛!」迫於無奈,勉力為之。四月一日創刊號刊登了蹄風的《鐵掌雄風》和金鋒的《虎俠擒龍》。五九年我十一歲,正在念小六,平日不讀正書看閒書,尤其鍾情武俠小說,就買了創刊號來看,《鐵掌雄風》平平無奇,倒是《虎俠擒龍》大有苗頭,對我胃口。金鋒原名余揚新,俊雅風流,文采飛揚,很得「小野貓」鍾情歡心。於是我的兩位老大哥翁靈文,譚仲夏大呷其乾醋。唉!姐兒愛俏唄,千古名言,那是沒得好說的。

蹄風掌《叔子》馬經,無暇兼顧編務,由鄭重接手。鄭重是羅斌太太何麗荔的表弟,有了這一層關係,接掌《武俠》有一段很長的時期。彼喜用新人,發掘了武林三小:西門丁、龍乘風和黃鷹。這時候的《武俠》,銷路第一,有一萬至二萬左右。《武俠》能打倒其他兩家,除了作家陣容鼎盛外(有倪匡、卧龍生、諸葛青雲、古龍……),主要還是有一個了不起的插畫家董培新。武俠小說,圖文並茂,紅花綠葉,是謂一絕。插畫第一把手公推雲君,淡出後,培新接上,成為炙手可熱插畫名家。羅斌怕他溜,高薪綁住,不讓他為《新報》以外的報紙工作,因而培新從未為金庸武俠小說配圖,晚年以之為憾事。

《武俠》大賣,金庸見獵心喜,六零年一月十一日發刊《武俠與歷史》,連載《飛狐外傳》,跟《武俠》打對台,武俠迷大拍手掌,羅斌忿忿不平。這裏不妨插一段閒話,當年報壇《新報》跟《明報》質量相埒,彼此都視對方為對手。羅斌杌隉不安,為求一挫金庸,扭盡六壬,找來台灣武俠大家卧龍生,易名金童,在《武俠》連載《仙鶴神針》,「童」與「庸」音近,用意何在?圖魚目混珠也。《仙鶴神針》很受讀者歡迎,風頭上仍不及金庸。羅斌不服,晚年跟我說起,仍有餘恨。得失榮枯總是閒,機關用盡也枉然。我勸道:「社長!金庸是不世之才,你用卧龍生對壘,居然未大敗,已是了不起!」羅斌始釋懷。羅斌嘆口氣,又告我看漏了眼。羅斌聰明絕頂,也會看漏眼?原來環球旗下尚有一位才情卓越的武俠作家張夢還,文筆暢達富韻味,不遜金庸,只是為人風流,常為情困,羅斌不喜,並無大力提攜。古云:「不以人廢言」,羅斌做不到,失去良機。張夢還原名張擴强,蜀人,是我的大哥,九十年代中,常常見面,他贈我一冊《血刃柔情》,文字沒得話說,惟過於側重女性描繪,少了俠氣,稍不及金庸。七零年鶴鳴出版社張維老闆創辦《武俠春秋》,選刊古龍的《蕭十一郎》,由是三大武俠雜誌鼎立,武俠小說風雲年代起。輾轉數十載,目下僅剩我任社長,枯立於淒風苦雨中的《武俠世界》。蒼虬老人說得好:「從今後,憑誰管領,萬古斜陽。」有誰來接替?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