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不只一次吹噓自己外訪的成績,甚至在施政報告中羅列自己上任以來出席國際會議、出訪外國的詳情。近日有民主派議員出訪美國,並會游說美國保留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林鄭回應時再次邀功,宣稱自己外訪超過10次,代表香港、更有權威地講香港現在的情況,又稱向外國解說香港「不會假手於人」。一番說辭,凸顯議員赴美游說自作多情之餘,也引發一連串疑問:林鄭就任特首近一年半,為甚麼迄今不去美國訪問?港美關係如此不重要嗎?她又如何向美國解說香港情況,維護香港的地位和形象?
董建華曾蔭權訪美獲禮遇
林鄭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聲稱,自己為提升香港國際地位不遺餘力,一年多來出訪接近30次,包括英國、泰國、越南、緬甸、印尼等多個國家,推廣香港多方面的優勢和探討合作空間。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林鄭推廣香港、尋求合作的對象,竟然沒有美國。這與她頻密訪問中國省分,形成強烈反差,也與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對港美關係的重視大相逕庭,甚至差過前特首梁振英。
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美國與香港關係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而且,香港可以作為獨立的經濟體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會議,特首外訪時受到的禮遇也遠高於中國的省市長。1997年9月,董建華就任特首兩個月後就出訪美國,並獲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會見。2001年7月,董建華訪美時又獲總統喬治布殊在白宮會見。2005年10月,曾蔭權於訪美時,原本獲安排與總統喬治布殊會面,但因對方須處理風災,才改由副總統切尼會見。可見,美國同樣重視與香港的關係因而禮遇香港特首。
梁振英就任特首後,也於2013年6月出訪美國,但奇怪的是,他沒有去華盛頓與美國決策官員會面,只是到訪紐約,與市長彭博會面。堪為比較的是,台灣總統馬英九當年9月出訪南美洲過境美國,也只獲安排過境紐約,並在下榻的酒店會晤彭博。
台灣總統過境美國,不獲安排由華府出入,是刻意降低美台官方接觸的層級。因此,當年有評論批評,梁振英訪美避開華府,無疑是矮化香港地位,將自己當成中國的省市長。孰料,林鄭月娥更甚,就任特首近一年半,竟無訪美安排,不只是自我矮化政治地位,也損害港美關係。
特首能否拜會美總統成疑
早前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建議重新審視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林鄭月娥、張建宗跳出來指摘報告立場偏頗、戴有色眼鏡看香港。就算美國的這份報告對香港有誤解,林鄭月娥和司長們也難辭其咎,你們為甚麼要主動避免「過境」華府,避免與華府高層接觸,不去華府推廣香港的優勢、探討合作空間?是遵循中共指令、參照台灣不得過境華府,還是自我設限?況且,報告指出香港自治、法治受損的事例都是事實的陳述,林鄭和司長們更責無旁貸。
可笑的是,民主派議員赴美還抱着替特區政府游說的態度,林鄭月娥又不領情,大有皇帝不急太監急之意。既然林鄭宣稱游說外國政府「不會假手於人」,立法會議員何必自作多情去做游說工作?你們應該做的,是質詢林鄭月娥和司長們,為甚麼如此輕視港美關係?如果不去華府拜訪游說,又如何體現獨立關稅區地位對香港的重要?是擔心無法解釋香港一國兩制名存實亡的情況,還是香港特首將同台灣總統一樣,再不能拜訪華府、拜會美國總統?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