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報道】
所謂病向淺中醫,作為一般市民,都會運用唔少民間智慧,例如作感冒,就會飲碗廿四味,覺得熱氣,就食盅龜苓膏等等。不過,這些東西由各種草藥做成,似乎都有一定藥效,究竟它們是保健食品或中成藥?我們找來楊皓鋐中醫師講解當中分別。
楊醫師表示,一般涼茶舖,都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頒發涼茶許可證,是受限制食物,而市面上所售賣的龜苓膏及廿四味等只有食物標籤,則屬於食品級別而並非中成藥。「普遍認為保健食品是用來維持或促進健康的一類非慣常食品,保健食品可以是維生素、礦物質、藥草、草本植物等等。至於中成藥,一直被用作預防和治療疾病以及保健作用,要獲得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才可以售賣。」
他說還有一個簡單方法分別中成藥及普通食物。「我們可以看它們的標籤,如果大家見包裝上有法例條文訂明的標籤及說明書的法例條文,以及中成藥註冊標號,這款就是香港合法出售的中成藥,相反,如果大家見到標示營養的標籤,它只是預先包裝食物,加了法例規定的食物標籤,這款就是普通保健食品。」
楊皓鋐舉例說,現時在市面上有售的安宮牛黃丸,就有經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申請註冊及一般只是加了食物標籤兩種類。「安宮牛黃丸有牛黃、麝香這些主要成份,有關物料應在中醫藥典籍或文獻內有記載,正常需要2-3年時間,經過藥理、毒理和穩定性測試,才可以正式註冊。相反,無註冊就簡單得多了,就只是貼上食物標籤售賣無須經過測試,基本上可加入任何成份,藥效自然成疑。」
藥跟食物完全是兩回事,如果大家日後購買任何藥物,不妨留意它的標籤,如果該藥物是用食物標籤,就應該要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