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站的事】40年油站老員工分享趣事 香港最老油站喺邊度?

【油站的事】40年油站老員工分享趣事 香港最老油站喺邊度?

油站,總有一間在你左近,不斷進進出出的流水過客,會留意油站這數十年來的改變嗎?在Shell工作超過40年的Patrick Au(人稱歐Sir)於18歲畢業就入行,做到2012年已經退休。雖然中間曾被委派去其他部門,但入行初段及退休前12年都是負責油站工作,更於07及08年連續取得「環球年度最優秀區域經理」大獎,對油站有一定了解。「以前入油要快,入來入完油就走,無甚特別。現在既要快又要好,又要對客人有尊稱。」時代不同,服務亦難以避免進化,「客人有很多不同要求,有些要講服務,有些要求着數。當然着數人人想要,所以形成個個都要用油卡有折扣。再說以前年代早期那有油卡,若你想開公司戶口,就有一本如支票簿的印上戶口號碼,那些叫油Chit紙。戶口有很多車就日日印,負責那個同事印到手軟,只有一個人印,返屋企食飯都手震。」

搶先睇全新GadgetGuy專頁|fb.com/gadgetguy.appleseed/

油站上世紀已經存在,電氣道油站是1897年荷蘭皇家石油所開,更於油街交界填海設立油庫,後來油庫搬走只保留油站,相信這是香港年代最久遠而仍然運作中的油站。看到附近一條馬路叫蜆殼街,就知當年此處是蜆殼的地標。因為1907年蜆殼運輸跟荷蘭皇家石油合併組成荷蘭皇家蜆殼集團,至今營運了111年,是香港歴史最悠久的油公司。而令不少車主印象深刻的油站還有位於灣仔軒尼詩道的加德士油站,這個油站旁邊就是當年響噹噹的夏巴車廠。其實雪佛龍(即加德士)早於1936年已經在港開展燃油業務,屹立香港82年。

近代油站最大的改變,一定是油站便利店越來越多元化,除了飲品食品玩具,近年更有即沖咖啡,甚至提款機服務也有。以前的油站就只得兩個油泵,地方污穢都無人理,入到油就得,而家起碼個洗手間都乾淨得多。那幾時開始24小時營業呢?歐Sir隱約記得:「我們於70年代時,就開始有一兩間試做24小時,但我忘記哪一間先開始。當初並非24小時,只營業到晚上12點收工,你收12點,隔籬那一間就試營業到第二朝7點,你又跟着試。其實源於大家的競爭,80年代開始已陸陸續續24小時營業。」加德士於80年代首次為堅尼地道和淺水灣油站引入Star Mart便利店,從此帶起油站的便利店文化。競爭逐步白熱化,更用上換禮品這一招,入油送水送紙巾,甚至送車仔,當年Shell送這架法拉利更引起一陣熱潮。

作為油站員工隨着油站進化,工夫難免都越來越多,仲要返通宵更,都咪話唔辛苦。「不是辛苦,慢慢會慣,最需要是記憶,今日宣傳要說甚麼,要同客人介紹甚麼,今日推銷甚麼又要用記憶去背去推銷。」小欖新開的這個油站更加入環保概念,小路的紅磚是用環保磚砌成的,還起了一幅12平方米大的植物牆,希望令環境更佳。油站更有水機可以讓車主免費斟飲用水,鼓勵大家少用膠樽,還有個休息室,可讓人休息下等換油。外國流行的自助入油,其實有無機會引入香港呢?歐Sir輕鬆地表示:「其實香港曾經試過,蜆殻應該有兩個站推行自助入油,港島有一個,九龍一個。九龍那個現在已拆了,是現今的藍田巴士站,那個油站是自助式的。有人看管着油站,但他不會幫你入油 ,但是以前每公升平兩毫子就要自己入油。不過當年香港有車出入的都是有錢人,兩毫子是甚麼錢?所以後來不成功,你要服侍我,我駕着一架靚車怎會落車入油。」

由18歲畢業入行做到退休,在Shell工作超過40年的Patrick Au(人稱歐Sir),可算是香港油站的活字典。

歐Sir於07及08年連續取得「環球年度最優秀區域經理」大獎,對油站工作熱誠投入。

現今油站連即沖咖啡也有得賣,與時代並進。

歐Sir笑言油站工作習慣了不會辛苦,只是最怕背宣傳對白推銷。

當年入油換法拉利模型車仔帶起熱潮,這些也是歐Sir的珍藏。

當年舊卜公碼頭的Shell油站就只有油泵,沒有服務可言。

灣仔三角位這個加德士油站,前身是德士古油站,是不少港島區居民的回憶。

當年的太子道油站令人懷念香港沒有密集高樓的時光。

記者:許維雅
攝影:許先煜、蕭志南、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