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入油各有喜好,有人話Shell好,有人話加德士好,有人話間間一樣。 其實所有燃油源頭全由新加坡入口,因為香港沒有煉油廠。運油船將油運抵香港後,再分別送到青衣碼頭的油倉庫,各油公司會有自己的獨有配方為燃油混入添加劑,再利用油車運送到各油站,所以到最後各油站的油都有點不同 。根據2018年7月立法會文件顯示,全香港有181個油站,港島區32個、九龍區49個、新界區有100個,只是由六間公司經營。2005年時,ESSO、Shell及加德士瓜分香港市場90%佔有率,不過自2007年中國石化全面收購華潤石化香港業務,油站市場就由三分天下變成現今四分天下的局面。雖然政府努力引入競爭為求市場生態平衡,但油公司於上世紀開始,已經予人感覺地位孤高超然。
搶先睇全新GadgetGuy專頁|fb.com/gadgetguy.appleseed/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教授王煒文(Raymond)解釋這是香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戰後的一股大勢力就是能源行業,加上以前舊社會英國屬土,通俗點說是鬼子佬大晒,他們是另一圈利益集團。透過關係如是督爺介紹,英國這間那間推薦我過來,全部是合法的,過來註冊做生意。」雖然開油站是靠關係,但油站早於戰後已清楚納入規管範圍,「當年雖說是粗粗淺淺,但已有一套原則和概念,定了一套方案一直慢慢執行。」
現今香港開一個油站又要牽涉幾多個政府部門呢?地政署、城規會、消防處、規劃署、機電及排污都會牽涉在內,最後把關是屋宇署批出應用權,每次租期為21年,架構監管安全尚算幾嚴密,不過有一件事看似永遠管不了。「油公司向來予人形象超然,甚至乎現今都惡,例如油價的上上落落,明眼人都知沒有可能是這樣,但竟然可以這樣。又消委會又平機會也沒有用,他們毋須跟你交代,總之依足法例及機制,可以控制我便控制吧。」香港油價冠絕全球,不少評論指控是合謀定價。其實2017年競爭事務委員會的一份調查報告都有研究過油價問題,油價大致分三部份,以2016年為例,當年油價每公升$14.77,當中有$3.56是市場油價即成本,有$6.06是稅,最後就是毛利$5.15。毛利近十年上升了72%,但毛利並非純利,當中還包括了營運成本、土地及建造成本,近十年地價及人工不斷上升,營運成本也升了不少。不過扣取成本後的純利是幾多,油公司當然不會告訴你。報告認為雖然油公司未必會即時減油價,但他們有提供不同減價優惠,所以不算「合謀定價」,而是「平行定價」喎。
不過油價貴都有其他原因,報告指出過去十年,私家車的數目多了60%,由2005年的350,753架增至2018年561,203架,而油站的數目只增加了約5%,估計每年平均燃油銷量380萬公升以上。需求這麼大 結果當然是,大家繼續捱貴油啦!
記者:許維雅
攝影:蕭志南、許先煜、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