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吃拉麵,傳統吃法要發出雪雪雪、吱吱吱的聲音?如果身在日本的話,也罷,遊客這麼多,這種日本傳統發出的聲音,也給稀釋掉了。劇集所見,這傳統依然健在,特別是那套《孤獨的美食家》,那主角每吃一口就雪雪雪一次,可見還是常規。
以前傳統家教,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會影響到其他人,於是更不明白,日本人最怕打擾到、麻煩到別人,這大和文化怎麼會跟吃拉麵文化起衝突呢?日本人到現在公眾地方講話還是輕聲細語的,喝醉酒的當然例外。
後來聽說過一個理由,那聲音是表示好好味,很享受,向廚師按個讚的意思,沈默吃吃吃,沒表示,反而不沒禮貌。
最近看了一個節目,說拉麵的精華全在那湯頭,好不好吃,關鍵除了麵條,煮麵條的水質也是關鍵。這就難怪在日本起了名堂的,在香港開分店,味道總有差異,聽說用的都是日本總部麵粉直送的,最初負責下麵的也由日本師傅先行訓練好,問題是水質有差異,湯頭的原材料跟水也不可能從日本運過來。
湯頭才是精華,所以吃拉麵時,每一箸麵要包含一點湯吞進嘴裏,再吸一點空氣進去,在口腔裏雪雪有聲,空氣跟湯頭混在一起,猶如攪拌的作用,會更顯湯的鮮味云云。這個理由,不知真假,聽起來好像比較科學,也講究到有點天才小廚師、將太的壽司那種漫畫的神奇說法,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下次吃拉麵時,找有保證的店試試看吧。
日食的禮儀,吃壽司要由白到紅聽得多,但是夾起壽司時,很多人都貪方便,直接把壽司醋飯那邊沾在醬油碟上,據說,這樣也不是正宗吃法。的確,醋飯吸納性強,一沾上必然過鹹,也影響了壽司飯的醋香。最佳吃法,原來是要把壽司倒過來,用魚肉那邊沾一點點醬油,因為海鮮加點鹹,最能勾出魚鮮味。不過這方法很考驗操控筷子的能力,一不小心,不讓壽司飯散掉,也會沾上太多醬油,平白犧牲了那片美味,倒不如用筷子,一點點沾醬比較安全。
不過,最講究的,最高檔巴閉的壽司店,一般都已經在壽司上加了該有的醬油份量,是廚師認定的最佳狀態,上菜時會提醒你不用添加任何多餘的。於是吃的誠惶誠恐,深怕讓廚師不高興。其實每個人的舌頭不一樣,有人嗜鹹,有人味蕾已經有點退化,吃是要吃的自己痛快,想着吃就這麼吃吧,反正食物是放進自己嘴裏,沒人可以代替我們的味覺做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