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公路賽要封路,遊客分流到欣澳要使用道路,所以政府決定,單車要讓路,取消賽事。
一年一次的公路賽,結果還是不敵長流不息的遊客。政府自然成為眾矢之的,但這個決定,其實頗和港情脗合。
還記得每年的大小遊行示威,傳媒例牌角度便是訪問受封路影響的商鋪店東意見,總會見到有商戶一臉漠然的投訴:「梗係唔好啦阻住搵食無晒生意。」喺香港阻人搵食猶如殺人父母天地不容,那些投訴阻路的商戶一般都很少過問那次封路的遊行所為何事,反正不論是為了劉曉波還是反DQ,都是自己生意最緊要。
政府這次用了小商戶心態,封路阻遊客搵食猶如殺了自己衣食父母,當然要單車讓路。
剛去完大阪馬拉松,那個城市對運動的處理截然不同。
大阪馬拉松舉行期間幾乎封了半個城市,有一段路甚至連油站範圍都封閉,這對香港人而言肯定無法接受。而且有一點很重要,封路不代表阻住搵食。大阪馬拉松封路期間,兩旁許多商鋪的老闆都會捧着自己的土產作為加油應援的補給,又可參與盛事,又能推廣自己的產品。我路到中後段,便看到許多來自不同縣市的漬物小吃,其實也另有一番風味。最重要是,大阪市民對馬拉松的投入,視為自己城市的年度盛事,大家都夾道圍觀加油,不覺封路阻住自己。
馬拉松後,大會發出電郵做意見調查,問的題目包括你和幾多人一起參加大阪馬拉松、打算逗留幾天、打算到那裏遊玩等等,這明顯不止是一個運動比賽的檢討,而是一個旅遊項目的推廣。近年流行的馬拉松旅行就是以運動為名推廣城市旅遊,跑一次大阪馬,酒店食肆全部帶旺,許多人都會跑完順道玩幾天消費。運動可以生蛋早就是常識了。
因為遊客而要運動賽事讓路,有這種思維的官員,更應該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