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廸選村代表的資格被DQ了,鄉紳冷嘲「屙篤尿照吓自己」。
這不是一個人的參選資格被剝奪,其實是香港人的參選資格被浸泡在一篤尿之中。但最糟糕的是,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DQ成為風土病,有點像香港腳,當然是不好東西,但我們都習慣了,也不會大驚小怪。
但其實DQ不只是香港腳,它應該是癌症,香港人應該很介意的。不過看起來,其實香港人沒有那麼介意,失去參選權和失去買奶粉/搶平機票的傷害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很奇怪,香港人對剝奪我們正常買票權利的黃牛黨深痛惡絕,喊打喊殺;但同樣剝奪了我們選舉權的這些DQ行為,視若無睹,關我鬼事。
兩次DQ引發的補選,最終議席沒有落在被DQ的陣營或相關光譜之中,而是拱手讓人。選民都說自己投票時考慮了多方的因素,形象啦往績啦本土啦僱主啦年齡啦,就是沒有考慮DQ。或者說,大家都想透過選票表達自己複雜的情緒,就是沒有人打算用選票表達自己,對特區政府乃至北京的不滿。
《鹿鼎記》是金庸封筆之作,當中描寫反清復明的陣營,複雜內鬥,入木三分。沐王府、天地會各擁其主,都視為正統,未驅除韃子,幾個明朝舊勢力已經鬼打鬼。
有人提議,反清復明有先後緩急,殺吳三桂趕走滿清是急,復明後立哪個正統天子是緩。如果次序搞錯,非先拼出誰才是正統大明繼承人,便會把主要敵人放過了。
今天香港的局面何不如此?建制派明明是最大敵人,非建制偏要搞清楚誰才是正統。
傳統泛民覺得自己才是正統,本土派是鬼;本土派覺得懲罰泛民比懲罰建制重要。天地會大戰沐王府,康熙笑了。於是等於告訴政府﹕其實我們不介意被你狎玩,我們自己人要先打一瑒,你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