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兩年一度的中國戲曲節又來了,連續一星期六個團體七場演出,戲迷當然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睇得幾多得幾多。身在福中雖然絕對知福,倒也要等異地朋友七嘴八舌發表意見,方才醒悟自己多麼值得羨慕:紐約的ABC恨道「我們根本沒有這種文化交流」,香港的另類天鵝尖叫「居然有北京京劇院一團以外的京戲」,關西的二姑驚歎節目包括難得一聞的碗碗腔,幾乎有集體拉布條抗議「閣下何德何能,獲得上天如此厚待」之勢。假若他們得悉,主辦當局嚴禁小蜜蜂滿台亂飛,規定演員必須在沒有擴音技術輔助下裸唱,一定妒忌到發癲,復古的無咪unplugged版,近年香港除了中文大學幾場崑曲,耳朵應該沒有其他親密接觸機會吧?而且因為山長水遠,空運佈景太過昂貴,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呈現戲文,所謂患難見真情,視覺效果出奇清麗,譬如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那台《楊貴妃》,劇照裏的巨型豪華佈景乍見簡直考慮放一天假,幸好硬着頭皮看了──黑幔背景不但把戲服襯托得異常瀲灧,更為失寵婦人塗上一層說不出的淒涼,《醉酒》從來沒有這麼感人過。
這是一齣全盤顛覆白居易和崑劇《長生殿》的大膽創作,熟悉的歷史人物完全不是那回事,《聞鈴》的多情種子被洗刷出濫權淫亂的賤男面貌,你不愛我我偏偏要得到你的好勝心態,和歌劇《卡門》女主角一模一樣。「愛情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玩意,一點也不稀奇」,可惜楊娘娘回心轉意的關鍵時刻稍欠說服力,「這個人是真愛我的」經過張愛玲在《色,戒》和《小團圓》兩次完美演繹,當然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