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年輕人接棒 潮食台南傳統小吃

【追源尋味】年輕人接棒 潮食台南傳統小吃

【追源尋味】
台南最近出現不少新小吃店,都是由老字號的第二、第三代開設,潮裝原址老店同時,也保留長輩傳統口味,讓吃小吃也變得很有態度。

台南60年老字號「阿鳳浮水魚羹」的新品牌「小丫鳳」,由阿鳳老闆娘的孫女林佳儒開設,店裏帶趣味的招牌、紅磚牆、灰石柱、毛玻璃窗等都具有復古風格。

今日煎餃每日有不同口味,圖為蔬菜綜合口味,約12港元。(a)

阿鳳浮水魚羹的第三代傳人林佳儒,另創小丫鳳品牌。

小丫鳳店面窗明几淨,帶有台式復古風味。

魚羹傳人兼賣煎餃 米糕店走無印風

店子強調維持老店傳統做法,如浮水魚羹的魚羹粒,繼續用虱目魚漿混合旗魚漿製成,林佳儒說:「虱目魚漿質地較軟身,所以要加入旗魚,做出來的魚羹粒才會紮實和脆一些。」因為手工揑塑,魚羹粒有些有魚肚肉,有些則無,吃起來一樣鮮香甘醇。至於羹湯,則加入番薯粉水勾芡,相當滑口,配魚羹粒入口,溫暖鮮美。這裏有老店沒有販售的煎餃,林佳儒補充道:「我覺得吃魚羹配煎餃很適合,我自己包餃子再煎熟,口味有粟米冬粉、高麗菜豬肉等,每天推出的都不一定。」這天就嚐到蔬菜綜合口味,混合高麗菜、韭菜、芹菜等做內餡,配上酥脆外皮,鮮爽不油膩。

四神湯的豬腸份量多,香醇甘甜,約8港元。(b)

招牌米糕淋上肥瘦兼具的肉燥,噴香油潤,小(約8港元)、中(約10港元)、大(約13港元)。(b)

老店「萬三米糕」在海安路的新分店由老闆小女兒陳淑君開設,裝潢以原木、素白為基調,空間高,有點日式無印風格,許多客人都以為是家咖啡店。陳淑君先前從事設計業,興起把小吃店刻意裝潢成咖啡廳,米糕則遵循父親手法,「挑選長糯米,蒸熟後再淋上老滷肉燥。肉燥用的豬肉是手切,與其他肉燥飯的店家一樣,選有帶皮的肥肉部位,但較不同的是,我們另外有加瘦肉,且這個瘦肉來自臉頰和頸部,滷出來口感才不會乾澀。」粒粒分明、富嚼感的米糕,佐配噴香肉燥入口,還有些許魚酥,吃起來油潤芬芳。吃米糕最建議配一碗四神湯,店家強調加有獨家配方的中藥材燉煮,喝起來甘甜味明顯。

原本從事設計業的陳淑君,接手米糕老店的新分店。

以咖啡廳的構思來設計,萬三米糕海安店台味混合日式風。

(a)小丫鳳浮水魚羹
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二段144巷7號

(b)萬三米糕海安二代店
台南市海安路三段916號

註: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採訪:葉盛耀

攝影:林宏洲、李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