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業餘拳擊過去只曾於1964年東京奧運派羅漢北和李金華出戰,此後多位拳手挑戰奧運不果。韋基舜(韋翁)當年正是香港拳擊總會主席,他憶述其時總會外籍高層認為香港拳手水平不足以戰奧運,獨他力排眾議,資助羅、李二人赴東京參戰,對於曹星如決定轉打奧運,韋翁認為並非外界所想般容易。
職業拳擊每場均設出場費和獎金,曹星如2015年與拳擊推廣公司Top Rank簽訂兩年合約,估計五場比賽拳酬不少於三百萬港元,相反奧運資格選手拳酬絕不能相提並論,韋翁明言星如收入勢大減。韋翁又指星如要先獲香港拳擊總會認可參加奧運的資格,更預言星如脫離職業行列後,要越過香港其他拳手的一關。
用層樓資助羅漢北征奧
有指職業拳手不習慣「速戰速決」,但韋翁認為比賽回合少反有利曹星如,「體能絕對沒問題,打12個回合都可以,打業餘『食菜咁食』。」不過他直言星如舉拳時手肘架開,不利防守易中勾拳:「動作大拍戲就可以,觀眾喜歡,我們行內人看很不滿意,他好容易中勾拳。」
五、六十年代不少中國運動員來港,全運會季軍羅漢北一邊打拳,一邊於韋翁主理的《天天日報》任印刷工。雖然羅漢北等拳手於香港略有名氣,然而拳擊總會外籍高層卻不願派員戰64年東京奧運,韋翁憶述說:「當時我是香港拳擊會主席,大部份外國人不贊成派人去奧運,認為香港運動員水準不夠,我提出要嘗試。」韋翁最後自掏18,000元贊助羅漢北、李金華和一位拳擊總會職員赴日︰「香港政府沒出錢,64年萬八元夠買一層唐樓了。」
香港拳手首戰奧運,結果並不失禮,雛量級羅漢北先贏西班牙冠軍,16強因戰術有誤憾負墨西哥冠軍,韋翁說:「羅漢北矮小,但領隊根本沒看他打,又沒看對手,只着他盡快擊倒對方,對手是墨西哥冠軍,那有這麼易被擊倒。」事過兩載,韋基舜以領隊身份率羅漢北與劉大川參加曼谷亞運,誰料擺烏龍兩人互換級別,同樣無功而還。
記者:洪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