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年紀漸長,班裏的學生卻始終是十八九歲,每天跟他們混在一起,心境也年輕起來。平時與他們一同歡笑,有時候也分擔他們的煩惱。
畢業後學生常回來找我,剛踏入職場,他們有滿腹困惑。做記者只不久,有人興致勃勃,在採訪裏屢有新見識。有人卻意興闌珊,覺得自己投閒置散,未能發揮,對管理層也有意見,工作陷於瓶頸。
看着他們,常想到當年的自己。初踏入社會當然會迷茫,大學生變成人,要應付社會、上司種種要求,覺得乏力是必然。但我年輕時「懵盛盛」,自視不高,懷才不遇感覺不強,覺得返工賺錢養家是必然,滿足感是額外的,有當然好,沒有也是常態。這樣過生活,日子反而易過。
這一代年輕人成長環境不同,對工作的態度也不一樣。有些人不願為微薄薪水出賣自主性,寧可活得自由自在。行業的生態也有改變,傳媒機構或製作公司將工作變成「件工」,有些學生甫畢業已是全職freelance,不受聘於單一僱主。
工作上的迷茫,不會持久。當他們認識自己,了解職場以後,終於會安定下來。最近出席一個學生的婚宴,遇上一桌三十過外的學生,又看到另一景象。他們意氣風發,在各行業各領風騷,已成了社會的中流砥柱。談到自己的工作,洋洋灑灑,信心十足。看到他們,我也老懷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