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行去陸羽飲茶,路經adidas之中環旗艦店(前COACH舊址,大道中/德己立街交界),只見門外有絕大部份係男士排隊入內?買波鞋都要排隊,好奇心起,走去睇清楚,見到有一小塊指示牌,Yeezy Boost 350 V2 2018,唔明喎!於是發短訊問平時買埋不少波鞋發燒校友Y,佢好快就回答,「有得炒,有對鞋賣$1890出街,我啲friend話已經炒到七千幾,排隊買返嚟立即放,可賺到三四千蚊!」又上了一課,香港人消息鬼咁靈通,一早知道乜嘢貨可以炒賣,如左丁山者,後知後覺,當然執輸。
既然炒得cphnet,炒得波鞋,當然啲天王級演唱會門票可以大炒特炒,有組織一次性黃牛黨搵食時間也。無論炒賣甚麼,只是顯示一個經濟現象,某貨品短期供求失衡,而且有需求人士(俗指消費者)極渴求「短期效用極大化」(short term utility maximisation),即係話,要即時滿足需求慾望,譬如張學友開演唱會,狂熱粉絲極渴望即時可以入場,叫佢「等一年先至聽,學友還會再開演唱會嘅」,佢梗係唔聽得入耳啦。可以即刻聽到學友演唱之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遠遠超過佢願意付出之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吖嘛,故此黃牛飛炒到一萬元一張,仍然有成交。
政府從不容許有黃牛地下市場存在(因容易滋生黑社會牟利行為,變相養大不法團體),但偏偏時常有黃牛活動,故此群情洶湧,一於反黃牛。但有建議話買票實名制添,根本就係犧牲消費者私隱而且實際難以實行。幾千人於晚上七時半在紅館入場,核對身份證、對門票?必然秩序大亂,或核證慢如蝸牛,令演唱會未能準時開場,叫歌迷提早五點幾入場囉,你估歌迷好得閒,唔使返工放工嘅咩,還要擒擒青先吃晚飯呢!再者,左丁山買咗張票,但臨時畀客戶老細捉住開會或突然感冒唔去得,張票如何處理,是否可以退票攞番錢?主辦機構點會高興。又話將全部門票公開發售喎,咁就去邊度搵信用咭公司嚟贊助演唱會呀?信用咭公司如果唔可以畀咗七至八位數字(現時)贊助費而攞番大批門票做市場推廣工作,你估做善事咩,演唱會主辦機構必然大力反對呢項建議。講來講去:應該可行者就係修訂法例,大幅度增加罰款,凡捉到黃牛集團,要罰炒飛收益之十倍,至可以收阻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