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有路】
「佢係一個黐線佬!」四眼哥哥熟客想也不想就說。說來奇怪,這串燒小店店面只有300呎,卻放置幾個魚缸,鮮活龍蝦鮑魚吸引途人在門外「偷看」。小店的老闆,是八十後李定邦,他每天堅持天未光就到魚市場買海鮮,日做19小時,用盡畢生積蓄,只為一圓廚師夢。
凌晨3點半,我們睡意正濃之際,阿邦搭上「N車」,到香港仔魚市場親身入貨。「這隻是花龍,最緊要是要白身。唔該晒明哥!」阿邦跟商販交手之際,也不忘向記者道出來魚市場的因由,「一開始他們當然不理你,惟有慢慢打動人,在他們未開門前就站在門口。他們說我儍得很,店舖規模如此小,為何不在街市買。街市的不夠魚欄新鮮,不清晨落欄入貨,我過不了自己那關。」阿邦說罷靦腆一笑。
入完貨,早上7時許,阿邦回到天后舖頭處理海鮮。大花龍、花紅蟹、南非鮑魚……鮮活海產逐一放入魚缸。「我一直期望自己有個正式的魚缸,由購入到保養,用了5萬多元。」一聽就覺得不符經濟效益,阿邦卻說值得:「值,完全值!我如此辛苦去魚市場入貨,若買回來後不能保持新鮮,那我就不需要落欄了!」在舖頭睡個回魂覺,3時許就起床準備食材。食材佔他成本約六成,肉食大部份自家醃製、串好,從不拿現成貨,堅持生燒。處理海鮮更是講究,「我們從不用急凍白鱔。處理新鮮白鱔需生劏、放血、起潺,再起骨和清去內臟。整個過程都要五六小時!」曾做中菜十多年的他,亦有不少自創菜式,如翡翠果盤炒黑毛豬,以黑毛豬融入中式擺碟,中西合璧。
「這兒300呎,舖租4萬多。我猜應該轉了五手人經營,說來也好笑,初初搬入來時,我找到上幾手的用具。越南菜、餅房、西餐也有,不是說笑,他們好像很趕,恨不得立即走人!」風險如此大,難道沒有絲毫憂慮?此時他才道出,原來這次不是他首次創業。「約兩年前我在西灣河由街邊檔做起,附近沒有食肆,全是車房,最初連一枱客都沒有,試過全日生意額得200蚊。頭三個月交租錢也沒有,慢慢儲客到一晚十多枱客,我也覺得神奇!」生意剛有起色,卻被食環控告阻街。經歷上庭、交罰款後,阿邦不得不走。他的客源大部份是港島人,故他從西環、上環一路沿港鐵線找新舖。找到這個位於天后的舖位一刻,他形容為感恩,「這兒雖是一個角落,但起碼有車行過,人流遠比西灣河好。這兒有魚缸,也是實現我理想的第一步。」
「做好食物冇得快」 望兒子長大理解執着
理想的對面就是犧牲,阿邦形容開這家店犧牲最大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家人。「我的兒子剛剛三個月大,由7月到現在,我都沒有正式放過一日假,每日見不到兒子30分鐘。太太當然最反對,她說:『你水鞋一日着足16小時,波鞋只有2小時,着到腳也臭了,是否有必要做到這個程度。』我只覺得,如果想商業化的,一定是工場製作,快、靚、正。但在廚師角度就不是這樣看,如果你想做好一樣食物,就冇得快。」愧疚之餘,他希望兒子長大後可看見他的用心,一份「黐線佬」般的堅持及執着。
燒邦特色燒烤
天后電氣道74-78號金基大廈地下3B舖
記者:張欣頤
攝影:鄭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