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進黨大敗回望香港泛民(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從民進黨大敗回望香港泛民
(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慘敗,輸掉高雄、台中兩個重鎮。當然,民進黨輸的原因很多,只不過,民進黨高雄失守的其中一個關鍵,除了中國網軍的介入,以及八二三水災表現不濟外,更大問題在於花耗太多資源在內鬥上,而內鬥導致資源不必要的花費和消耗。香港泛民亦遇上同一情況,在馮檢基、部份自稱本土的人,以及李卓人相爭下,輸掉了九龍西補選。

這次九合一選戰中,有不少不必要的鬥爭,但最不必要,莫過於柯文哲對綠營姚文智。姚文智本來人氣欠奉,根本沒有甚麼作戰能力,戰略合理性而言,理應禮讓柯文哲,然後集中資源,順便利用柯P效應外溢的效果攻下新北市,並且保留部份資源死守高雄市。因為八二三水災的不濟,以及中南部經濟的出路問題,民進黨需要保留資源,以人情來固票。只不過,由於柯文哲的言論,並不符合民進黨內部份基本教義派的口味,基本教義派用了不成比例的資源不斷轟擊有政績的柯文哲,不單令丁守中幾乎漁人得利,而且網上柯派同綠營的鬥爭,亦削弱對韓國瑜這類空有煽動力政客的火力,加上韓國瑜有中國網軍挹注,綠營打得亂七八糟,結果連高雄這個大本營都守不了。基本教義派何等累事,由此可見一斑。

泛民缺資源 沒條件分裂

其實香港泛民近年的困境,也是基本教義派的傢伙,不論左翼的,還是聲稱勇武拆大台的那些,都老是在拉整個泛民的後腿,阻礙團結整合累事。泛民比台灣民進黨更沒有資源,民進黨還有一定的執政縣市,好像這次,就算何等不利都好,不單守住了台南,亦以出乎意外的大比數守住了桃園市,所以民進黨還未至於陷於絕對劣勢。但泛民沒有任何執政縣市,只有少量市民捐獻,以及在位議員提供的資源,因此,泛民並沒有條件去分裂。以為了減緩香港被赤化的速度為前提下,泛民不同國家認同、不同左右光譜的派系整合和團結合作,那是必須的。因為大家都要明白,在選舉中解決私怨問題,除了得到一時的爽快,對整個大局根本沒有幫助,甚至只會令情況更為惡化。

當然,有部份所謂基本教義派,根本是立場空洞,他們提出所謂焦土戰略喚醒香港,如果他們確信焦土戰略,那他們該知道焦土戰略是將土地所有資源徹底破壞,不讓入侵者可以在新土地取得補給。但現在基本教義派提出焦土戰略的結果,是土共得到更多議席,土共可以取得更多政府資源打擊泛民,我不知這是哪碼子的焦土戰略?那只是借焦土戰略之名,實際上令共產黨坐大的一種戰法,筆者完全不知道道理在哪裏?如果真正焦土戰略,該是民族黨陳浩天那種,去信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他取消《美國—香港政策法》,那是有如武俠小說七傷拳的打法,這叫焦土戰略有點道理,但叫人不投票,或投給土共來打擊泛民,就一定不是焦土戰術,而是一群不知自己在幹甚麼的基本教義派,幹一些破壞民主運動的事情。

這次台灣選舉很清楚告訴大家,泛民各光譜不能再內鬥下去,再內鬥的結果,只會令共產黨得勢。香港人一樣會怪罪這些只顧內鬥、不顧大局的傢伙,只會令選民更沒有投票意欲,就算沒有人出來𠝹票也會輸得很慘。在區議會換屆選舉前,得要想辦法結束內鬥,以及解決那些借基本教義派之名挑撥是非、渾水摸魚的傢伙。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