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哪段路最辛苦?我這個初哥認為,中段20K至30K的路段最難捱。
馬拉松的中段,就如人到中年,都有着迷惘和恐懼。
起初10K,沒有太大壓力,反正許多人都有跑10K的經驗。過了10K,你還可以用20K作為一個目標。問題是當你很辛苦的跑到20K的時候,你突然意識到,你還要再跑多20K,即是說,你要把剛才的路程,再跑一次!
我看着告示牌寫上「half point」,卻變得毫無鬥志。再跑一次20K啊!就像孕婦剛剛捱過10級痛楚分娩,突然又要推入產房,從頭再痛一次!
人到中年,如果突然要你從頭開始,你也會感到害怕。抬頭一看,四野茫茫,耳機適時響起了「踏上這無盡旅途」的歌聲,何其應景!
20K到30K,我為自己訂下短期目標,跑一公里,然後行一公里。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因為你的身體,已經疲勞,如果你不知進退,強迫自己全程奔跑,你的大腦和身體都會拒絕你,更快玩完。
欲速則不達,慢慢來比較快,至理名言。
有跑手在終點前一公里才抽筋,你便知道,走完最後一公里,一點不容易。選舉的朋友最明白。
賽道上的公里指示牌成為支持我前進的救命草,不停提示自己「再行多一步再跑多一下便到下一公里了」,嘩!見到40K的牌了!
我真的很感激那些支援跑手的市民義工,有中學的銀樂隊演奏,有爸爸抱着小朋友坐在路邊舉起小手等待向你擊掌,有情侶自發拿着止痛噴霧在路邊施救。他們不是掌心雷逼出來,是自發為你加油!
最記得義工把一條條香蕉剝皮,再切成細塊供你食用!
天啊!香港搞的馬拉松好像要搶奪未熟的香蕉……
最後一公里到了,衝過終點的一刻,其實累得沒有時間激動,直到和跑友拿着獎牌合照,才意識到:原來我真的完成了一個馬拉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