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接近空槍上陣的士兵,和朋友一起到大阪會場領取號碼布。
全場爆滿精品店看到黑壓壓的人頭,那條歡迎跑手的彩虹跑道、各式跑步精品,你突然很激動。你希望參與其中,成為真正完成賽事的跑手,而不是旁觀者。
會場展出一條黑底彩字寫有Finisher的毛巾,那不是售賣的紀念品,而是在限定時間完成賽事的跑手才獲分發。
我很緊張,明天和朋友離開會場時,會否只有我兩手空空?當他們揮動毛巾時,我難道借來擦眼淚?
想起進會場時,遇到一位香港朋友,和一頭乖巧可愛的導盲犬同行,原來是視障跑手梁小偉。一問才知,他打算之後挑戰北京跑回香港的路程,一點不長,全長跑35日……只能說句,他真厲害。我就不成嗎?
比賽日。大阪城的天空真的很藍,而且那不是短途APEC藍,是長達365天的馬拉松藍。沒有時間欣賞,在萬人空巷熱鬧喧嘩的氣氛中,42K賽事開始。
我謹遵朋友教誨,留力放慢不要「狗衝」把體力提早用完,「跑42K不是跑4K」,贏在起跑線一點用處沒有。我不斷監測跑速,不敢莽撞。這個留力策略也是一大挑戰,有時你看見自己跟在一個大叔大嬸身後,你會不耐煩希望超車;但理智戰勝虛榮,我要做笑到最後的人。
很快已經見到10K的路牌,代表甚麼?你完成了四分一的賽事?不,那代表我只要向10K的路牌再向前踏一步,便已經是全新未知的跑步經驗。
我從未試過跑超過10K。10K後的一切,對體力的消耗、速度的分佈,我完全陌生。
感覺就像你由一個舒適圈踏入新領域,惶惑不安;但不向前行,你便原地踏步,永遠只在10K自得其樂。無暇多想,稍稍加速,就這樣過了10K繼續前行。
你的腳步也不敢放慢,因為突破了舊有的框框,但前面卻有更大的挑戰等着你。(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