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九子 香港良知(李柱銘) - 李柱銘

佔中九子 香港良知(李柱銘) - 李柱銘

上周一佔中九子案開審,我們看到被告欄內的,是九位優秀的香港市民——大學教授戴耀廷、陳健民、牧師朱耀明;立法會議員陳淑莊、邵家臻;學聯前常委張秀賢、鍾耀華;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及前民主黨主席李永達。面對審訊及可能會被判刑,他們當然會有不安,但因一切都是本着良心及為下一代而為,絕對是問心無愧。

開審以來,庭上播放了多段14年傘運期間的影片,片段裏除了有本案的九位被告,還有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雖然包括筆者在內的眾多參與者今次未有被起訴,不過,佔中九子實在是代表我們坐在被審判的位置上,大家絕對是休戚與共。

傘運由起初預期為三天的佔領行動,後來竟延續了79天,而且大致上都在愛與和平的氣氛下進行,的確舉世罕聞。許多國際媒體都派員來港緊貼追訪,連日以頭條報道有關消息,他們都被參與者所秉持的精神所感動,認為這場主要由年輕人所領導的運動,絕對是奇蹟。因為縱然佔領期間曾發生一些暴力事件,如警方初期曾施放胡椒噴霧及87次催淚彈;以及後期一些土共、黑勢力人士有組織地策動衝擊示威區,刻意營造暴力場面,但大家都有目共睹,這些暴力行為都不是參加者挑起,只是有人存心抹黑運動。

包括上述九位被告的傘運參加者,全都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來爭取中央不要再拖延在港推行全面普選,兌現早已許下的承諾。其實,提出佔中的原意,就是希望透過宣稱會佔中來促使北京改變立場,故最理想的結果就是講佔中而不佔中,香港也能落實《基本法》所訂下的普選目標。無奈,中共並沒有回應港人強烈的民主訴求,一直擺出寸步不讓的強硬態度。在14年6月發表《白皮書》,擺明改寫《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後來更作出8.31決定,就特首普選訂出高門檻的提名框架。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打擊,導致佔中事在必行。

由此觀之,由13年提出佔中構思,至傘運結束,都不過是雞蛋與高牆的角力,旨在爭取高牆能遵守諾言。不過,中央政府卻始終拒絕在港落實民主,還千方百計去扼殺特區的核心價值。至於本應捍衞港人權益的特區政府卻掉轉槍頭,配合治港者打壓民主運動。所以說,若要追究傘運發起者的責任,對象絕不是九位被告,而是中央及特區政府。

在筆者及許多人的心中,這九位被告都是出色的民主鬥士,所以是次審訊才會受到國際組織及外國議員的關注。可惜,特首林鄭月娥竟不明白這個道理,面對國際社會對是次起訴的關注,只管冥頑不靈地重彈外交部的老調,徹底暴露其傀儡本質,只會令國際間更確信一國兩制在特區已名存實亡,進一步損害特區的國際形象。當舉世都認定特區已變成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香港就完蛋了!

李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