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台灣國會九合一選舉的最大贏家絕不是國民黨,而是台灣二千多萬人民。他們用手上一票清楚展示了主權在民的意義,狠狠的修理了全面執政卻又令人失望的民進黨,教該黨上下明白民眾的支持並非必然,也不是口頭說甚麼「改革」就可以得到,必須着力、緊貼民意落實承諾,不然選民很快會來個「票債票償」。這種主權在民的神髓,香港固然可望而不可即,中國大陸更已成禁忌,提出也不可能,這怎不是台灣人民的勝利?
台灣人尊重戰果 民主變得成熟
再看選舉過程及開票情況,反映的是台灣民主體制紮實的向前再邁出一步。引入民主選舉初期,每次選戰後特別是出現政治版圖重大逆轉或變天後,各方會出現不服輸的悲情反應,甚至質疑選舉的公平公正。今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連執政20年的南大營高雄也失守,可民進黨候選人都坦然面對落敗,並在選後呼籲民眾支持當選人。高雄市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宣佈敗選後不但電賀獲勝的韓國瑜,還公開呼籲支持者及綠營與新任市長合作,為高雄市闖出新路。這種理性、尊重結果、尊重對手的表現說明,台灣民主選舉已從悲情主導走過來,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理有節。對此,台灣民眾理應感到自豪驕傲!
相比之下,國民黨只是勝了選舉,得了議席,不算翻了身,更說不上是大贏家。正如大部份台灣、海外媒體的分析,今次九合一選舉是跟執政民進黨算賬的選舉,選民特別是中間選民鐵了心要給民進黨一個bloody nose。國民黨候選人能在多個縣市獲勝包括拿下高雄、台中,靠的正是這股反綠浪潮(anti-green wave),跟國民黨這面旗幟及它的政綱政策無關。
只要看看在高雄併發「韓流」及勝出的韓國瑜在選戰高潮時如何跟國民黨高層保持距離,不邀請黨內大老如前總統馬英九站台造勢就知道,他勝出靠的是一己的魅力及民眾的不滿與厭舊喜新,跟國民黨沒有多少關係。只要候選人不一樣又或不能像韓國瑜這「賣菜郎」般打動人心,國民黨依舊脫不了暮氣沉沉的形象。而若果他們在2020年推出像吳敦義般的老油條角逐總統之位,他們只會自取其辱。
勝選者務實不會願意接受統戰
若果說國民黨不是大贏家,那民進黨肯定是最大輸家。原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縣市全面主導的民進黨一下子失掉地方主導權,被國民黨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格局。最痛的是連南部重鎮高雄也被攻陷,不但令總統蔡英文大失預算,向來被視為南霸天的元老陳菊更是面目無光;前者因此引咎辭去黨主席職務,陳菊則辭去總統府秘書長高職,準備回到高雄收拾殘局。但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高層辭職及繼任問題,而是過去被視為民進黨基本盤的年輕人、南部地區明顯出現不穩,若果未來一年多不能小心處理及穩住陣腳,重建南部旳樁腳及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度,2020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只有再敗一仗,從全面執政變成中央地方雙失的邊緣政黨。
對於國民黨勝利、民進黨大敗的結果,北京當權者大概暗自歡喜,官媒還會忍不住批評民進黨台獨抗中路線不得人心。這樣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及自我安慰。除了極少數過氣政治人物如馬英九以外,今次九合一選舉的勝選者及政治新星在兩岸問題上頂多只是務實派,希望稍為放寬讓內地旅客入境,但對與北京作政治交流興趣不大,不會願意接受北京的統戰,更不要說甚麼一國兩制了。早前金馬獎頒獎禮內地傳媒、影視界人士對台灣導演展示身份認同的粗暴反應肯定讓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寒心,任何台灣從政者都不可能跟打壓台灣認同及國際空間的人走得太近。也就是說,即使民進黨失落地方政權,抗拒北京依然是台灣的政治共識。北京當權者可不要做夢了。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