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道德則妄為 - 左丁山

無道德則妄為 - 左丁山

日產汽車主席戈恩低報五年薪酬共五十億日圓(約3400萬英鎊)因而被日本警察拘捕,震動國際汽車業,一位長期威風八面、位高權重的行政人員怎可能低報薪酬呢?日產的內部稽控(查Internal audit)人員及向日本稅務局填寫報稅表的人員,怎可公然造假而不被發覺,若不是五年後卒之有人看不過眼,秘密通水的話,戈恩大概還可以隻手遮天,橫行多幾年。低報薪酬,形同逃稅,既欺騙股東,股民和稅局,日產董事局也懵然不知,所有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董都難逃責任(雖然獨立非執董往往是無辜的),在各國股市監管機構(證監)大力強調公司管治的21世紀,日產主席出事,是一個大諷刺,也是一個警號,商界往往有大人物貪得無厭,肆意使用公帑之餘,還小器得低報薪資。經濟學往往強調Maximise subject to constraints(在有制約條件下最大化),很多人過份注重maximise,卻忽略了重點是constraints,沒有制約條件的話,數字上最大化的數值是無限大。這位經營之神戈恩先生在日產掌權19年,任期太長,太威風了,便真的以為自己是神,在他眼中,所有制約條件都不存在,可以放肆地追求「最大值」,於是買樓入公司數,生活費用入公司數,視公司CFO如自己的私人掌櫃。怎樣監控這樣自以為是的大人物呢?每一個董事會都應為主席及CEO明文規定「行為制約」,例如任期最長不超過10至15年,公費津貼有上限,私人財產要給董事會一個年報,買賣股票和物業、古董、名畫等等必須通知董事會,他的報稅表須事先經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審核後才交給稅務局等等。或說甚麼constraints都是假的,刑不上大夫,當事人總會有「擦鞋仔」為他弄虛作假。這可能性不能排除,當所有法律和行為制約條件都失效時,便只能依賴當事人的道德制約(moral constraints)!很多年前一間銀行倒閉,該銀行一位職員向左丁山哀嘆:「怎麼可能呢,我們銀行的規矩很嚴,也很保守,等閒不易批出貸款的。」後來案情大白,原來是董事長自以為沒有制約,沒人管得他,涉嫌挪用公款作私人投資,及批出貸款給有關係的公司。在董事長那一個層次,只有道德制約才可以管得住他,如果他還有道德觀的話。戈恩顯然眼中只有金錢觀,沒有道德觀,即使在大學讀MBA,這個道德制約概念是沒有教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