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間大學的新聞系學生,2016年採訪立法會新東補選,在點票中心被拒門外。爭持一輪,學生最終只能入公眾席,在超遠距離以有限器材拍攝台上情況,亦難以接觸候選人。而當時,記者席的位置多得很,新聞處人員拒絕學生記者入內,毫無道理。
學生事後覺得不公道,去信投訴,新聞處回覆,學生媒體並非主流傳媒,故記者無權進入會場。這說法沒道理,單說中大新傳學院實習刊物《大學線》,既在報刊註冊處註冊,學期中每月出版雜誌,內容同時上載網站。學生採訪即時新聞,在臉書專頁刊登,專頁有12,000人追隨。這份媒體,紙媒網媒的元素都兼備,哪一點不及主流傳媒?
中大和浸大學生氣憤下申請司法覆核,官司持續兩年,法官在上周駁回申請。期間新聞處向學生伸出橄欖枝,在大型採訪活動如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等,給學生幾個採訪名額。但什麼場合、名額多少,全由新聞處決定,學生完全被動。
中大幾次採訪獲派四個名額,根本不足以讓中英文、多媒體新聞組的同學同時進場。新聞處有何標準,無從得知。一般傳媒,就算與時事毫無關係的,都沒名額限制。
星期日九龍西補選,我們之前多次追問新聞處今次能否入場,結果在星期五下午三時多才收到四個名額的通知。林鄭政府不是要與年輕人reconnect嗎?你知道下屬在留難新聞系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