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海防道街市】
40年前,政府發展北京道一號地段,將舊街市搬至海防道,並命名「臨時」,原意是為商戶另覓新地,搬至新街市再經營,故以隔年續租方式運作。40年後,搬遷承諾並無兌現,街市日久失修,生意流失嚴重,將在本月底29號截水截電,經過翻新,14個月後在原址重開。40年間,檔戶間留下多少紛爭和人情,也即將隨着工程一一抹掉。
最寸嘴老闆 一年休息百日去遊埠
海防道現餘下六至七檔經營,其中有兩三檔都是以招牌豬扒為主打,其中賣得最貴要數華香園。老闆叫巫順偉,今年63歲,他的大牌檔已有數十年歷史,由他和幾兄弟打理。「我們在這裏賣豬扒是始祖,人家枱多過我,價錢賣得平過我,他們想頂死我,但我不怕,我決不減價。我就要寸畀佢哋睇,不能衰畀佢哋睇。」一份淨食豬扒賣35元,雞翼一份兩隻要20元,以大牌檔來說很貴。「如果你說貴,得!不要來吃,不要來幫襯我,到隔籬、前面檔,你去幫襯他們,那邊是好便宜,食垃圾去那邊吃,不要說我貴。」
放幾個月暑假 「不為錢捱騾仔」
說話夠寸,亦夠精警。「全場最少枱是我,只有5張枱,如果我啲嘢唔好食,其他檔口夾攻我,我一早執咗笠,怎會這麼多年都可以屹立不倒。」惟他一直拒絕透露豬扒產地及秘技。「冇人知道我點醃,包括我太太都不知道,說明秘製,一定不能說出來。我每朝都會很早回來,不假手於人!」見他從大碗中取出醃好的豬扒,放入滾油一炸,每次逐塊逐塊炸,不停用筷子翻轉,慢工出細貨。「炸豬扒沒有甚麼技術,最重要是掌握油溫,第一時間要轉要翻,我這些豬扒炸出來是有汁,不會乾身。」一分錢一分貨,炸出來的豬扒的確不老不硬。「我最早期賣8元一碗豬扒麵,在30年前已經是全場最貴,現在淨食豬扒要35元,如果食豬扒麵加杯凍飲,便要50多元,我用的只是普通的大光麵,這個價錢只有我這間做得到。」
記者說他寸爆,他認,不過,他說熟客最常稱他為最有型、最有性格的老闆,經常令他們吃閉門羹。「他們說我不做生意便不做,我是話事人,落閘便落閘,我一年最少休息80日,最多試過休100日,只做七個月,會放幾個月暑假,冇人像我這樣夠膽放暑假。一來天氣熱,牌檔冇冷氣,是生意淡季,二來我要好好享受人生。」
生意好賺嗎?「在旺季還過得去,數目就不想說了,稅局追我就麻煩,夠食夠用便可以。我是受哥哥啟發,他在這間舖頭找到錢,都是阿爺了,但飛機未坐過,他不是冇錢,廿多年來都儲了二、三百萬元身家。我不會日做夜做、死做爛做,為了一個錢字去捱騾仔,難道要拿着錢去死?」今年他去俄羅斯看世界盃,經常去旅行,一生人至少去過六、七十個國家。「每個人都好羨慕我,經常去旅行,一到暑假甚麼都不理,去玩。我最懂得享受人生!」
海防道臨時街市
尖沙嘴海防道390號
記者:廖明懿、何嘉茵
攝影:伍慶泉、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