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自10月初升上高峯後,過去七個星期急速回落,紐約期油於10月3日高見76.4美元,到了11月20日跌至每桶53.43美元,自高位下跌了30%,歐洲布蘭特期油則自10月3日高位下滑接近三成,因跌幅超過20%,在走勢技術上稱之為跌入熊市,近日油價喘定,但上星期紐約期油下跌6%,連續六星期向下,布蘭特期油累計下跌49%。
記得油價升上76美元之上,不少石油分析師認為油價看好,今年會升破100美元一桶,怎知道其後油價急跌,令不少石油分析師面上無光,背後有甚麼原因?據CNBC的一篇報導,油價大跌是特朗普設陷阱「整蠱」沙特阿拉伯的結果。特朗普不斷出Twitter指責油價過高,要求沙特增加石油日產量,是眾所周知的,這是台前公開的招數,向沙特阿拉伯施壓,美國人最不喜歡汽油漲價,特朗普為了十一月六日的國會中期選舉,早有預謀迫使國際油價下降,減低美國國內汽油價格上升的壓力,以便為共和黨爭取選票,(按:法國近日有大規模示威抗議,黃背心運動由汽油漲價引起)。台前發Twitter,幕後施壓力,特朗普打電話給沙特國王親自要求增產,為配合口術,美國政府聲言嚴厲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任何國家向伊朗買入原油,必受美國制裁,死線是11月4日。沙特信以為真,以為伊朗石油一旦不能出口,國際油價必然大幅上升,沙特即使增產,除了多賺一筆之外,亦不會做成供過於求的局面,於是游說石油輸出國各國增產,各國也以為何樂而不為,誰人不想銷量與售價齊升大賺一筆的!於是OPEC跌入陷阱。美國同時大增頁岩油產量,十一月份每日產量增至1100萬桶以上,成為世界最大油產國,於是全世界產量急升,開始供過於求,然後11月4日判裁伊朗石油的死線到了,美國卻宣佈照顧實際情況,向八個地區(包括中國、印度、日本、台灣……)提供長遠6個月的豁免期,伊朗可以繼續出口石油,令OPEC已開始增產的國家大失預算,高油價於是急速滑落。油價迅速跌入熊市後,沙特知道中計,被特朗普所騙,意欲轉軚減產,但卻又陷入謀殺沙特記者卡素治的政治危機,被土耳其緊咬不放,也同時受美國要脅,沙特皇儲現在四面受敵,那敢得罪特朗普?油價即使在每桶60美元至70美元之間浮動,仍是美國可接受的範圍,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