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台灣體制外學校的側面

【有個台灣家】台灣體制外學校的側面

【有個台灣家】
為着孩子能夠在台灣讀體制外的學校,一家人千里迢迢移民來台灣定居,為的是那種創意思維教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懂得自己追求答案的主題教學模式,世上並沒有完美的學校和教育模式,來台灣讀書一年多後,終於第一次感受到這類體制外學校美好的背後……

我們的學校沒有考試測驗等制度,所以小孩子從小都在沒有考試與排名壓力的競賽環境下成長,學校裏沒有太多的比較,令小孩之間的氣氛通常比較平和。前幾天,我們學校的足球隊要出去比賽了,對手都是台灣本地的國小和足球會,我們這群樂活小魚突然游進高手雲集的大海中,第一場足球比賽就慘輸10球。其實本來就是小孩之間不太懂比較,心底裏忍不住比較的,往往都是父母。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機會接觸台灣本地國小的孩子,只知道在台灣國小讀書的壓力和考試功課,都不輸給香港,所以那些孩子都是在考試競賽場上的經驗好手,看得出他們在足球比賽上好勝心強,當我們那班球隊慘敗輸波後,還在討論要不要吃冰淇淋的時候,人家國小球隊輸波後,教練喝令罰他們跑五個圈回來。我們彷彿就是一直躲在體制外學校孤芳自賞的爸媽,雖然深深明白在不同學校培養出來的孩子氣質不能比較,大家也是各有所長,但偶然要和其他本地國小學生硬碰硬比賽時,心裏總不其然地覺得小孩在比賽上成了輸家。

我們這群天真爛漫、擁有快樂童年的孩子,待人特別善良溫柔,有家長在比賽過後也忍不住輕聲說:「我們的球隊像是吃素的!」面對着其他豺狼野獸,我們的孩子像是掛着笑容地給人家吃掉也懵然不知。

常常有網友向我們查問在台灣讀書的情況,很關心小孩子在台灣讀書的壓力會否比香港的小,經此一役,令我們深深感受到,其實天下烏鴉一樣黑,我的意思是指讓小孩有壓力的學校到處都是,有時候學習上的壓力適可而止,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所以我們只可以說,在台灣依然有能把小孩逼瘋的傳統學校,也有像我們這類體制外的樂活學校,不同類型的學校也是有好有壞,沒有對與錯,最終還是要看自己孩子所屬甚麼類型,無論在台灣或香港也好,把孩子對號入座。

或許偶然讓我們看清楚不同學校、不同孩子被培養出來的氣質也是件好事,好讓我們認清事實,更加了解我們選擇的路,凡事沒有兩全其美,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們這群頭腦靈活的孩子,每個人都散發着自己不同的氣質,謝絕了罐頭式的教育,就是在傳統競賽上可能的確會因太善良而吃虧,所以常常都說培養孩子的責任不應光是在學校身上,要讓小孩留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又不容易被豺狼吃掉,還是要靠父母自己,伴着孩子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在競賽場上本來就有輸贏, 這是在任何體制內讀書的孩子都不能避免。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