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屆台灣金馬獎,不能算圓滿閉幕,還引發了很大的風波,跟着是赴台參展的演員導演臨時缺席或提早離開, 評審團主席的女星鞏俐竟不肯上台頒獎,導演兼主席的李安對這些事只表示已盡量做好主人;盡了全力,其他的管不了……。電影藝術被政治干擾已非首次,得獎名單公佈後因得獎者的發言涉及政治而引起杯葛,亦非首次。
此事緣起於最佳紀錄片女導演傅榆的得獎感言: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獨立個體來看待……。接着大陸演員涂們在頒最佳女主角時表示特別榮幸再次來到「中國台灣」, 感到了兩岸一家親……引發了兩岸炮轟漫駡,連台灣總統蔡英文也表示從未接受「中國台灣」的說法, 也不會接受這個稱號。
惜別酒會、慶功宴、記者招待會一個個原定的行程一一被取消,來台赴會的明星有提早離開或臨時甩底, 得獎人更拒絕媒體採訪,只怕講錯話,人人自危。金馬獎辦到今年,在複雜多變的兩岸關係上,不知誰說了算,台灣主辦機構可說是花錢買難受,兩面不討好。
在這個對什麼都敏感的年代,知名人士公開發言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放大了來解讀,女導演傅榆一向有鮮明的政治取向,她曾拍攝的紀錄片以青春校園太陽花學運等為主題,講兩岸年輕一代對政治局勢的憂慮與對前途的徬徨等內容,得獎感言講希望台灣被當成獨立個體來看等等言論也不算出位, 而中國演員硬要將台灣變成中國台灣也實在是自說自話,嫌過火。
兩岸解嚴後雖開放了、互相有往來了,但硬要變成中國台灣也並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