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1984》中那個大洋國,最主要的政治手段就是要把人人都看到的事實扭曲。透過國家的宣傳機器「真理部」,利用由政府創造的「新語」,對事實不時作出曲解及新的論述,以配合管治上的需要,相信「謊言講上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人民沒有說真話的權利,就連不聽謊言、選擇不相信謊言的權利都會被剝奪,到最後就大家一齊說謊言,講真話或拒絕說假話的自由都失去。
作家馬建說很難想像《1984》的情景可以完整地搬到中國。其實只要回顧歷史,便可知類似的情況雖然與小說所描述的不盡相同,但在中國大地上,從大躍進時全國大放衞星,到文化大革命政治帽子亂扣,早見端倪。中共立國以來,由幾十年來的政治運動,到近年對劉曉波夫婦及維權律師的迫害,以至近月對新疆的民族壓迫,都在某種程度上表明《1984》的預言在1984年之前就已經降臨中國大地。
在極左及謊言滿天的那個年月,香港的官員、警察、不被左派支配的傳媒及知識分子等等,還可以保留說真話的權利。所以才會有查良鏞的社論,也有林彬的良知放言。六七暴動過後,警隊的記錄、新聞處的檔案、傳播媒介的資料庫,都可以如實地把歷史事實記錄下來,社會也可以透過對罪行及錯誤的認知來不斷進步。
有人說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難道還會倒退到那個年代嗎?這無疑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事實卻非必然如此。香港社會要倒退起來,也是可以很快的。上面提到的那些對六七暴動的事實記錄及討論,今天已經變了消失的檔案,就連香港警隊的網頁都文過飾非,甚至把資料乾脆抹走。
講真話、批評政府的空間也在逐漸收窄。各種言論平台及傳播媒介,近年逐漸被與強權結合的商業力量推向牆角。以為互聯網興起可以提供更多自由的選擇嗎?但除了更利便的社會監控之外,大大小小的網媒天天都在面臨被有權勢人士透過商業力量擊倒,或透過各種司法暴力去打壓的危機。
到了今天,情況變得更壞。君不見根本就不需要創造甚麼大洋國的新語,就把幾十年來京官那一套辭令及語言暴力移植到香港就可以了。特首及政務司長近日就各方面的批評所作的回應方式及語言風格,已經與共產黨毫無分別,內容也與香港人所見的現實完全不一樣。
政務司長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的發言,顯示官員失去了講真話的權利,更意圖要令香港人及國際社會都相信假話。美國國會某個委員會的報告建議檢討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特首的回應,如果單看其文字,真的會以為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官樣文章;再細味其內容,也明顯是不理事實,是瞪着眼說謊。
取締了民族黨,可以被說成完全沒有影響香港人的集會結社自由。拒絕《金融時報》馬凱入境就與新聞自由無關。選舉主任對參選人作政治審查,甚至毋須給予被剝奪參選權的人答辯機會,也是依法治港。究竟是誰自毀長城?
建制派不斷出賣港人利益
而那些所謂建制派議員就即時出來跟大隊,有理沒理批評美國那個委員會及議員一番。他們批評:「這些美國政客完全是從本國私利出發,不會真心為港人利益着想。」這不正是那些建制派議員的最佳寫照嗎?美國國會議員不考慮香港人的利益有甚麼出奇?香港的建制派議員及官員不斷出賣香港人的利益,才應該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今天,那些在扭曲了的議會及政制安排下霸了位的議員,有幾多個是要真心維護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可能更重要的任務是要代表他們的主子去摧毀香港的獨特性。自己滿口謊言不在話下,還要透過修改議會的議事規則,把講真話的空間也逐步壓縮。
官員及建制派議員,就算不斷以京腔喊話,謊言就是謊言,起碼今天仍然騙不到大部份香港人。無論情況有多困難,香港人都要繼續拒絕變成《1984》。令人感到遺憾難堪的,是今天的政府官員及政客,竟然倒退到就連1967年時的殖民地官僚也不如。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