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 馮睎乾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 馮睎乾

金馬獎引爆兩岸的統獨口水戰,范冰冰一馬當先在微博轉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帖子,大陸明星當然紛紛表忠。特區藝人中,以演過韋小寶的陳小春反應最快,但他寫的一行字,嘴形跟其他人不太一致。人家都規規矩矩寫「中國,一點都不能少」,但春哥卻寫「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香港」……也許真香港人都是韋小寶,可以一邊反清復明,一邊加官晉爵,快樂地精神分裂。

說「中國,一點都不能少」,我不反對──反對,豈不是分裂國家?但我建議你也不要太認真,因為你要是谷血上腦,想把這句口號執行到底,第一條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知道中國少了一點?若你要奉行「荷包,一毫也不能少」的原則,你得先知道荷包有多少錢,否則便不可能確保沒有少一毫子。近日大陸有個退伍軍人,應該是生活太無聊,居然研究唐努烏梁海是否被俄羅斯佔領了,要求中國外交部說明領土主權。外交部拒答,指中國版圖是機密,中國人無權知道;軍人向北京法院興訟,法院回答:外交部答覆正確,我們不管。據中國刑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者,嚴重的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認真,你就要被捕了。

中國人無權知道中國領土,卻要天天表示「中國,一點都不能少」,思想如此混亂,難怪無力發展高科技。外交部和北京法院的答案,是否傷害了十四億人民感情,我不敢說,但其實有一個更科學的答案,可以馬上解答軍人問題,而不會披露國家機密。英國數學家李察森(Lewis Fry Richardson)在二十世紀初有一反直覺的發現,大意是:你用一把直尺量度海岸線時,若直尺越短,量度到的海岸線就會越長,而當間尺長度趨向零時,海岸線長度便趨向無限。後來美國數學家曼德博(Benoit Mandelbrot)研究這個問題,結果跟李察森一致。這是碎形幾何學的「海岸線悖論」,原理就不在這兒解釋了,但由此可見,中國邊界長度根本沒有定值。外交部大可對軍人說:「中國領土是測不準的,這是數學。」數學上,中國不是一點都不能少,而是一點也不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