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F3戰車安全保護做到足

特稿:F3戰車安全保護做到足

周日澳門大賽車F3賽事,德國17歲女車手佛羅絲在葡京彎以時速270公里,極驚險地飛撞攝影台,從畫面上看車身已完全失控打轉,撞擊時亦以車頂所受衝擊最大,而車廂內的佛羅絲所受的傷是脊柱骨折,這不幸中之大幸,其一身設計妥善的保護裝備也是要素。從意外後的圖片清晰看到,車身的頭尾部件雖已分離,但中央駕駛艙及其側撞保護裝置仍絲毫無損。

F3賽事受國際汽聯(FIA)監管,車手的頭盔、手套及服裝都要得FIA嚴格認證,頭盔一般使用碳纖維,作用是保護頭部及頸椎,其堅固性亦要經測試,以免撞擊時被壓碎。頭盔的後方還配有HANS的保護頸椎部件,就是個U型碳纖維裝置,車手要用多點式安全帶的肩帶將HANS固定,頸部會有被壓住的感覺。

德國女車手佛羅絲撞上減速壆後直飛出賽道一刻。資料圖片

今年F3美國系列賽加設Halo安全設施。互聯網

李英健

李英健:FIA把關得宜

車手服飾方面,FIA在1975年已頒布防火服標準,當年著名車手Niki Lauda能在德國大獎賽意外後的火海中逃生,已是FIA推動加強安全的歷史性一步,現時賽車服的一系列測試,包括15次的水洗及乾洗過程,還要保證耐火及防止熱量傳導,可在攝氏600-800度高溫下堅持11秒,以確保車手有時間逃生。

車身用料着重輕及堅硬,當然亦有防側撞的保護裝置,車身前後都起用碳纖維防撞架構,車身的硬殼式構造和汽車底盤的配合,由變形碰撞保護結構支撐,在碰撞時可吸收部份能量,保護車手。種種措施配合下,近年F1賽事意外過身的車手比治,是因意外直接撞向吊臂車,最要命是比治的頭部硬撼吊臂車,當場失去知覺,因此F1今季起已加裝Halo裝置保護車手。

至於首位香港方程式車手出戰澳門F3、Audi的李英健(Marchy、圖)就在意外後表示:「如此跨張的意外我想都未想過,她賽後仍清醒是非常非常非常好彩。」42歲的Marchy賽日亦身在澳門,他指多得FIA把關得宜,賽車的安全性是救佛羅絲一命的關鍵,並祝願她早日康復。
記者:張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