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說有光,就有光 - 陶傑

上帝說有光,就有光 - 陶傑

特首林鄭聲稱:香港從美國得到的好處,不是那麼多。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即刻現身駁斥,告訴林鄭:美國企業在香港,僱有十萬人。

領事絕少現身駁斥一名香港特首,除非面對連美國官方也無法含蓄容忍的特殊狀況,此一紀錄終於打破。此亦或「港人治港」之一項成就。

英國人訓練出來的土著政務官,只會「數字管治」,亦即王爾德說的:只懂何謂價格(Price),不知何謂價值(Value),亦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之中主人魯濱遜及其僕人「星期五」(Friday)的關係,不足為奇。

但其實中國社會文化也有「叨光」一詞。婚壽喜宴,滿堂賓客,忽然外面喇叭聲一響,幾個綁腿士兵進場,一刷腿兩邊排開:大帥到了,主人家即刻出迎。大帥光臨,令你有面子。賓客看見,原來你是大帥好友,大帥到場僅寒暄五分鐘,你以後就多簽幾張生意合同了。

大帥沒有給你錢,大帥府也沒僱用你的內侄和小舅子。大帥只是到一到,就像江澤民胡錦濤跟你握過手的照片,讓你在尖東的總裁辦公室上擺一擺。這一點,前港英AO的生活經驗少,凡中國人,必然明白。

美國給香港的好處,就是給你賞光、讓你叨光,因為你自己,發不出光。你背靠的那個祖國,Made in China,若也發得出光,今日在世界上,也就不會公認如此缺少朋友。

如鄰埠澳門,旅遊宣傳,影像俱賣弄美式拉斯維加斯賭場酒店之激光豪奢,然後就是舊葡萄牙殖民主留下的大三巴、聖玫瑰堂。你去澳門,即為這美葡新舊帝國主義文化而來,加上掃貨永利酒店內法國意大利名牌,不會去參觀賭場外澳門本地人開的燈火通明的那一排當押店。

美國的穆迪評級,昨天說香港是A+,你會眉開眼笑;今日改為A-,你胸搥腳跳。對,美國壞透了,但香港的國際信用,可以轉由北京來評級的。特首工作,不也得到總書記的高度肯定嗎?

不幸香特這家店,要由美國帶頭來幫襯,才「國際」得起來。因為「國際」二字由美國領銜定義,英國歐洲組團跟隨,不是由一帶一路上的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津巴布韋等定義。

若想繼續幫襯,或須記着顧客永遠是對的。上帝說有光,就有光。億萬玻璃心一齊怒吼也沒法子,你看美國領事館外日夜排隊的中國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