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蠢的世代 - 畢明

這是最蠢的世代 - 畢明

年輕人都不讀報章雜誌,也不看電視新聞。

特朗普公然粗暴對待新聞媒體和記者,無日無之,最新代表作是把CNN記者Jim Acosta的採訪證取消。(後來法庭還CNN公道)

青少年不看新聞不是新聞,他們不是不從舊媒體看新聞,很多是「根-本-不-看-新-聞」。英國幾年前已有大學及調查機構發現,祇有28%的年輕人會從網上或傳統媒介看報紙。

數年前我到香港大學及浸會大學的講座,談創作和廣告,問那些大學生現在看報紙嗎?大部份都答不看。校園有免費報紙倒會拿來看看,但也是少數。讀報,看新聞,不是他們的生活部分,不是他們的生活養分。

而他們也不知道《無間道》,不是知道《古惑仔》是誰。數個月前好友給大專生上課,談流行文化引用例子說到《無間道》、《古惑仔》,台下反應是黑人問號、問號和問號。代溝如紅海那麼闊,台上台下一分為二。《無間道》喎,《古惑仔》喎。

「鄭伊健都五張啦,劉華朝偉仲老呀!」一名90後對我說。我當然知道,但美國的新世代不會不知道54歲的Brad Pitt,不會不知道1999年的《搏擊會》吧,比2002的《無間道》還要舊。

為什麼把年輕人不讀報和特朗普粗暴對待記者、新聞媒體綑綁一起談?因為答案是一樣的:他們可以。

Because they can。

好些年前,我到瑞士St. Moritz的雪山頂,拍Samsung的手機全球播放廣告,除了德國導演和製作組,廣告公司方面得我和我的英國佬上司。每天早上天未光到現場,太陽下山收隊,在雪山上不滑雪,至少12小時,有太陽可以很熱,沒太陽可以很冷,等轉景可以很悶,拍攝第二天中午,他自己先回酒店了。告訴我時邊行邊笑說「because I can」。英式幽默,心照是「你跟埋佢啦,粗重嘢留俾你,我走得起」。

Can,可以得起,決定了行為。

年輕人不讀報又如何?太陽照常升起,朋友照常WhatsApp、IG、Snapchat。新聞,面書上也有得讀。不讀報,沒損失。

粗暴對待記者和新聞媒體又如何?「得罪得起」。以前的總統不會、不敢,礙於媒體的影響力,特朗普可以這樣做,最大原因不是狂妄,是的而且確,媒體和新聞的重要性大不如前了。以前的總統不尊重新聞媒體及新聞自由至此,早玩完下台了。他,依然健在,仲同習大大玩捉棋玩到眉飛色舞。他不是傻的。

台灣作家楊照指Trump「刻意羞辱記者……凸顯出過去媒體所代表的那套公共價值愈來愈不受重視」。侵侵自己一個tweet已經「超越任何一家公共媒體的影響力」。我使靠你?於是「我使赦你?」

政治、經濟、娛樂、資訊,都不用靠傳統媒體傳播,明星都不必像以前與傳媒合作、賣帳,自己的facebook可靠又方便,媒體的重要性、意義及影響力大減盲人皆見。

"Change of media pattern"是事實,是現象,但帶來了什麼?美國Emory University的英文教授Mark Bauerlein認為,數碼新時代創造了「最蠢的世代」。他寫了《The Dumbest Generation How the Digital Age Stupefies Young Americans and Jeopardizes Our Future》(or Don't Trust Anyone Under 30),橫空警世。他有很多數字數據,顯示千禧後對時事的常識及興趣,比年長一輩差極多,他們祇和同輩不停電子交往,養出了自戀、不成熟、狹窄地祇知道自己同輩同代瑣事的一群。

我很不認同Bauerlein的態度。先不談他的見解和觀察,我不認同是他的態度,說得好像一個世代變成這樣和他無關、也沒責任似的。他就是那些高高在上便把年輕人推開,貶為廢青的人。我身邊就有不少關心時事,又有智慧的年輕人,點解有一竹竿像打狗棒一代傳一代,總喜歡打一船人,還要次次打面。

年輕人不看新聞、不重視媒體,除了科技演進的改變,媒體有沒責任?舊傳統恃慣性優勢,有沒有仍食老本;後來的新媒體衝擊,有沒有帶來競爭的進步,還是更退步?

香港有沒有足夠的好電影,令年輕一代繼續去愛,還是斷層太深太闊,那麼多合拍傑作點愛?這裏連一本電影雜誌都養不起是可惜,但問心那電影雜誌執笠前辦得好嗎?電影評論,傳統媒體在乎過嗎?我見過很鱔、很爛、很平庸的影評,終忍不住問過一份雜誌的老總,對方說「他不收稿費的」,所以cut了其他收費影評人沒cut他。

食評呢,現在由新到舊媒體,都像content farm,食肆給錢給機票酒店,便去寫,內容給寫支票的人交代,不是向讀者、向媒體交代。一味大讚,少見評論,欠公信力,大家抬轎。這些內容,反正網上大把。

電視呢?美國今年的艾美獎,大部分獎項由 HBO、Netflix 及 Amazon 壟斷,傳統電視台食塵,幾十個獎ABC、NBC得兩個,HBO和Netflix各取23獎座回家。你沒做好才被放棄。

做新聞的,影帝丹素華盛頓有沒說錯?要快,太多資訊,"need to be first, not even to be true anymore"。

說年輕人蠢,不關心時事、不看新聞、都是廢青之前,如錢鍾書先生說:「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一個時代出事,與所有人有關,誰可以無辜得那麼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