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音書】良民當然會殺錯 - 余家強

【人事音書】良民當然會殺錯 - 余家強

上篇寫過,《水滸傳》的好漢並非天生反建制,師父王進受迫害唯選擇移民避禍,徒弟史進起初亦拒絕少華山山寨老大(朱武)的邀請,毅然答道:「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見七十回本第二回)頗似乖孩子別要參加佔中的口吻。

那麼,九紋龍史進後來如何落叠?因為朱武願奉他為寨主。我小時候讀這段總不明白,史進才二十歲未到,朱武是老江湖,辛苦經營山寨多年,怎可能拱手相讓?後來看見時下社會運動,許多幕後推手,群龍無首,卻讓學生哥站前台、充帶頭,連坐牢也帶頭坐啊!革命需要熱血青年。朱武大概諗住一旦官軍圍剿時,靠史進承擔最大罪名。同樣道理,狀告政府、申請司法覆核則由長者入稟,以其唔使上身之故也,真係老幼咸宜。

每逢亂世,最易受影響的是良民,咪話唔關你事。

既然落草,一件污、兩件穢,史進自然也要拉夥伴,與魯智深結拜。第五回說,魯智深流落江湖,遇上一班被惡霸強佔寺廟的老和尚,還獲悉惡霸窩藏婦女淫辱。看官當然估到魯智深即將大顯身手了,魯智深卻首先搶奪僧侶們食物,弄得怨聲載道:「我等端的三日沒飯吃,卻才去那裏抄化得這些粟米,胡亂熬些粥吃,你又吃我們的!」《水滸傳》並非浪漫的武俠小說,它很實際,你渴望英雄來主持公道,英雄也得吃飯,隨時吃埋你那份!吃不飽時,魯智深便打不過兩名惡霸,落荒而逃,剛巧碰見史進提供乾糧,一拍即合,遂聯手再戰。

長話短說。史魯殺敵得勝,返回寺廟,畫面很令現代讀者意外:「那幾個老和尚因見智深輸了去,怕崔道成、丘小乙(兩名惡霸)來殺他,已自都吊死了。那個擄來的婦人投井而死。」史魯還索性放火燒寺廟,免手尾,實在談不上騎士救美式結局。我覺得作者饒有深刻寓意──不是次次正義抗爭都功德圓滿十全十美的,沙塵滾滾,傷盡元氣,難免殃及無辜,別太天真。

這非單一情況,不幸遇着志在出位的搗亂份子如黑旋風李逵,更大鑊,且看他第卅九回劫法場,完全亂來,傷官兵,也傷平民:

晁蓋(梁山首領)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李逵)哪裏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古今皆然。內耗不斷,我看香港人,竟帶幾分《水滸傳》的良民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