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戲學英文 - 杜杜

睇戲學英文 - 杜杜

中學時代的英文當然得力於江老師的指導,另外一方面也長時期不分晝夜地泡電影院,耳濡目染,還真的有所輔助。荷里活早年的電影編劇大多數都有舊文學根底;而著名的小說家如卡普特、福納克、費斯杰羅和史坦培克,都曾經在夢境工場裏面打過轉。在他們筆下的電影人物,偶然還會流露對語文運用的自覺性。像「金枝玉葉」(Roman Holiday 1953年)裏面的伯爵夫人預備向安妮公主讀出翌日的日程表,就說:"Now, my dear, if you don't mind, tomorrow's schedule('sedju:l), or schedule(skedzu:l), whichever you prefer. Both are correct."這裏伯爵夫人先後道出schedule的英式讀音及美式讀音(值得留意的是編劇Dalton Trumbo卻是美國人),而她「兩種讀音都正確」的結論,放在今天,依然中肯;Daniel Jones的讀音字典只錄了英式讀音,頗有歧視美式讀音之嫌疑。

在「三鳳嬉春」(Parrish 1961年)裏面,煙草農莊的千金放假回家,不樂意父親請了個女管家去監視她,對女管家發難:"Shall we declare war, you and me?"女管家不甘示弱,即時更正她的文法,回道:"You and I."英文文法裏面的主格賓格,體系嚴謹,錯亂不得。這裏的you and I是指we而言;we是主格,所以you and I從之。在「埃及妖后」(Cleopatra 1963年)裏面,卡佩妮亞和安東尼提到凱薩大帝,說:"We know him, you and I."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但是有時候文法的理路卻比較曲折,不能只看表面。像艾畧脫的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裏面開頭的兩行,就引起了爭議:

Let us go then, you and I,

When the evening is spread out against the sky

有人說,這裏的you and I該是you and me, 因為從us,屬賓格。有人辯稱冇所謂啦,詩人為了要和下一行的sky押韻,故意用I不用me。但其實這裏的「你和我」「既不是主格亦不是賓格,根本不是用來說明us的含義,而是橫加進去句子裏面而獨立自處的呼格(vocative case)。艾畧脫的「讓我們走吧,我和你,」就像說「讓我們走吧,朋友。」一樣;這裏的「朋友」就屬呼格,並非承接動詞「讓」的賓格。呼格可以放在句子的開頭,例如「伙記,慢打鑼。」也可以放在後面,例如「嚟啦,老友記。」艾畧脫的呼格放在後面,引起錯覺,被誤認為賓格。

如今即使是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士,賓格主格都用到亂晒大籠。偶然在電視也聽到過between you and I 這樣的片語。老一輩的都知道用my wife and I這樣的主格,但我從前年輕一輩的同事幾乎清一色開口便是me and my wife, me and David。為了不要給人標奇立異的誤會,自己在交談之際也只好從俗,在正確文法和慣用語之間作一選擇。不過正式書寫用到主格,還是堅持用my wife and I或my friend and I。從前學英文,老師教落,回答Who is it?要說It is I。如今睬你都儍。一個個的脫口而出It's me。不論賓主,只說me too,不見I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