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青澀卡夫卡 蔣勳的小鮮肉回憶

【詠物誌】青澀卡夫卡 蔣勳的小鮮肉回憶

【詠物誌】
隨手抓起蔣勳的《欲愛書》上路,竟然就在池上和台北都碰到蔣勳老師。誰願意在陽光之旅讀如此撕心裂肺的世紀末懺情書?但我隔兩三年就會讀一遍,一個人花一年時間為剛分手的前度寫書,以淚為墨記下彼此的愛與溫度,貪求思慕只因癡,多情如此,唯獨蔣勳。

這位放逐漫走的吟遊詩人、美學家,對天地、人與物也氾濫濃情。71歲早該學會斷捨離?但自稱「愛根」猶未割的蔣勳,會為裝裱師知音的離去,把其為自己裱的字畫藏起來,甚至想替亡友搞紀念裝裱展;看大火後殘餘的《寒食帖》又會心裏荒涼;更會私藏半世紀前文青時代畫下的卡夫卡、卡繆、齊克果等名人的素描畫稿,老來緬懷小鮮肉年華。

「50年前,我讀卡夫卡的《蛻變》(變形記)、卡繆的《異鄉人》、齊克果《恐懼與憻佈》(恐懼與戰慄),陪伴我度過孤獨歲月。」蔣勳形容,那些斑剝漫漶、殘破不堪的畫稿,是他懷念青春的物證。

近年看蔣勳的畫都是水墨,最愛他筆墨下的「大波池」,那是我每年最惦念的風景,去過待日出的人就會明白。蔣勳透露,原來他最早是畫漫畫,像你和我,在課本或練習簿畫連環圖作為反叛的宣示,他更提到其啟蒙老師的故事。

明星文豪再現畫筆下 難辨是相是畫

蔣勳回憶,以前家附近有一位傷殘的畫師開了間寫真館,用炭精筆畫人像。畫師蜷曲雙腿坐在輪椅上,安安份份的用炭粉處理畫面,他一直懷念着這畫師,「他畫得很具象,許多人死了親人只有小照片,就交給他畫成大幅的遺容像,掛在家裏祭拜。」蔣勳於是每天都去,看畫師表演在兩吋左右的人像照上打格子,再按照格子比例放大成A3紙大的肖像,他覺得像魔術一樣神奇。

升中後蔣勳不畫漫畫了,迷上看西片,就依樣葫蘆的打格仔、擦陰影,畫輪廓分明的外國明星,柯德莉夏萍、慧雲李都畫過。「我也畫過無數邵氏女星,尤敏、邢慧、林黛、樂蒂。以前寫信到邵氏,他們會把你渴慕的明星親筆簽名相片寄回給你,當然那簽名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蔣勳附上爽朗笑聲,他記得當時畫好的素描會連照片一起給同學看,當同學分不出是相是畫,他就很得意。

為何都畫女性尤物?我問。「因為那時男性觀眾多,進口的明星相大都投他們所好,但我也畫過美國男演員Rock Hudson呢。」

到了高中,讀很多存在主義,蔣勳開始寫詩變身文青,用鉛筆、原子筆隨意速寫卡繆、齊克果、美國詩人佛洛斯特,畫好便貼於案頭,太破爛陳舊了就換新的,把舊的揉了丟在字紙簍。

蔣勳最近開了兩趟個展,一次是正在台北谷公館舉辦的「天地有大美」,以及剛開幕的「蔣勳私藏展」在池上的穀倉藝術館,後者作品全都不賣,就展出了一批他青葱年月畫的人物素描。

他從來認為美是生命的功課:「美術」不是「皴法」,美不是「技術」,美使人劇痛、熱淚盈眶,最重要懂得謙卑,像此際展外長得飽滿至彎身稻子,身教一個人再叻都要謙卑。

文青年代蔣勳速寫了卡繆、齊克果、美國詩人佛洛斯特等名人,保存半個世紀,如今在池上的穀倉藝術館展出,作品全數只看不賣。

撰文:鄭天儀
攝影:谷浩宇(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