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二十年未見嘅吳錦祥醫生,退休後早已在夏威夷隱居,得閒就去探吓兒子、孫兒,但久唔久就會返港探母。呢次回來,居然仲記得左丁山之手機電話,約定早上去中環中心之Pret A Manger飲杯茶傾吓偈。之前仲寄來一部讀書生活回憶錄,叫做「星星之火──我的港大歲月」。
吳錦祥在喇沙畢業後,1967年入讀港大醫學院,住利瑪竇堂,1972年畢業,76年移民美國,1986年得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學位;89民運後,曾幫忙不少流亡美國之中國學生在紐約融入美國生活。讀書時,佢在港大,左丁山在新亞,彼此並不認識,當年只同一位港大醫科生徐永祥(學聯會會長)因學聯活動關係,混得好熟,其實吳錦祥亦熱中於學生活動,做過港大醫學會會長及港大校務委員會第一位醫學生代表。佢本書有不少篇幅講港大宿舍生活,利瑪竇堂點滴,可惜左丁山雖然有不少中環朋友係利瑪竇堂舊人,聽古仔聽得多,但始終是局外人,無法投入。書中用不少篇幅講解Ricci仔與U Hall宿生大鬧搗亂康寧堂事件(1970年),此事當年轟動港大,也曾惹來南華早報及明報的報導,令港大校長樂品淳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其事,換轉是在今天,一定成為蘋果日報頭版報聞。
不過那時候港大威望高,校方調查,報紙少理,後來校方判Ricci仔罰款了事(涉案者罰150元,其他人罰100元)。記得前些時與地產商董事F吃午飯,他也是Ricci仔,七十年代中畢業,他說當年有港大生在水街吃宵夜打架,警察到場拉人,得知他們是港大學生後,便立即釋放了事,因為港大學生是天之驕子也。
四十多年後,大學生地位大大不同了,今天大學生夠膽在街上打交,一定成為「醜聞」。吳錦祥說畢業前參加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保衛釣魚台運動,港大與中大學生開始產生中國情懷,71年12月港大學生會會長馮紹波(經濟日報老闆)率領港大學生回國訪問,為期一個月,學習了文革打倒官僚主義,反走資貫徹毛主席的指示,從此香港學運急劇向左轉,直至1976年打倒四人幫,天真的香港大學生受到嚴重心靈打擊為主。不過一些聰明人就順水推舟,76年後到中國發展關係,卒之吃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頭啖湯,今天已經印印腳上岸去了。講起這些舊事,如一場春夢,吳錦祥由一個標準喇沙Ricci仔,以為讀醫科搵銀容易,誰知大學生活令他經歷到政治洗禮,壯年又遇上六四事件,令他沒有走上港大醫生發達的道路,回首前塵,只能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