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為什麼是電視「講」播? - 余家強

【有限創意】為什麼是電視「講」播? - 余家強

從前叫無綫,現在叫大台,每年台慶才較多聽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這個正名。小時候,我以為係講播;近日看網評讚《是咁的,法官閣下》終於不做「講播劇」云云,方知不只我有此誤會。

所謂講播劇,沿襲電台廣播劇(例如《十八樓C座》)而來,收音機有聲無畫,仰賴口述天經地義,公仔箱淪為講古佬則頗失敗了,難道不知道showing優於telling嗎?

大台劇怎樣靠把口?你懂的,舉例第一集父親對兒子說:「你受訓好日唔返吓屋企我煮咗你最鍾意咕嚕肉畀你食唉你阿媽又死得早睇唔到你做警察雖然我唔係你親生老豆……」務求早早清楚交代角色資訊和情感關係,往後還會一再重提,方便觀眾容易進入狀況,所以電影偶爾須費神咀嚼才理解,電視包保必明。除了因為對像婦孺為主,要體諒師奶們一邊做家務一邊追,睇漏幾段(甚至幾集)照跟得上,用心良苦也。

代價是節奏緩慢,兼且唔多似真實人話。

另一方面非借補白不可,小生說:「睇吓你,想喊又忍住忍住,眼都紅晒。」而花旦完全交不出欲哭無淚的表情,名副其實唔講唔知囉。大凡出現「我未見過你咁嬲」、「佢依家好痛苦呀」之類對白,不妨留意,往往學藝未精之故。

高手可以點?用眼神傳情?又輪到觀眾心不在焉噃。電視送飯,行行企企,hea演hea睇,彼此莫太認真。

以上,是形成講播的癥結。但,果然沒迴轉餘地嗎?

手機和tablet煲劇年代,家庭娛樂變個人娛樂,無心者不會特登click,畫面細細,反促使看得專注,仍埋怨觀眾散漫,並非理由了。TVB主要平台雖不在OTT,卻難免與全球競爭對手比較,相形見絀。韓星、內地星眼睫毛識演戲,含蓄內斂一樣獲知音人。

況且民智漸開,成日話招呼師奶客不能有深度,不經不覺,今時今日的師奶可能已經八九十後、受過十二年免費教育,別動不動驚她們唔明。表達手法愈白癡,只會愈掉以輕心,惡性循環。《延禧攻略》證明,任何人都懂品味精緻。《是咁的,法官閣下》是個好嘗試,清新可喜,減少囉唆煩厭。

故此,本文也不饒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