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去聽吳靄儀講座,早上內子跟四位街坊閒聊。內子說「陣間去聽吳靄儀」,眾人齊問:「邊個係吳靄儀?」這幾個街坊是我們樓下小店的兼職店員,全是土生土長女孩,三個剛大學畢業,一個還在讀書。我恰巧在場,震驚到一個點,彷彿聽到有人鄭重地跟我說「地球是平的」。
我在她們那個年紀的時候,已看過吳靄儀寫金庸小說的書;她做過近廿年立法會議員,上過無數次電視;最近金庸逝世,她寫的悼文仍然在Facebook瘋傳。凡此種種使我不期然相信,吳靄儀即使未至於家傳戶曉,在香港也該算廣為人知。為什麼這幾個廿多歲的大學畢業生,統統聞所未聞?是活在平行時空嗎?於是我大膽做了個實驗,令我確信平行時空是真的。我問:「聽過梁家傑未?」最初都是滿頭黑人問號,突然有一位興奮喊道:「好似係好耐之前上電視教英文嗰個!」新一代居然有人知道史前的劉家傑,令我懷疑那是前世記憶的有力證據,可惜我問的是梁家傑。一不做二不休,我索性窮追猛打:「馬建,馬凱,姜濤,吳亦凡,識邊幾個?」姜濤和吳亦凡,如我所料,人人皆知。馬凱有一人認識。但聽過馬建的,一個也沒有,是一個也沒有!
要區別人與機器,我知道可利用「圖靈測試」(Turing test);若想區分不同世代或不同知識面的人,是否可進行「吳靄儀測試」(Margaret Test)呢?這幾天我承認已沉迷於「吳靄儀測試」,名單還加入湯家驊。朋友幫我問了六位中六男生,結果是:六人皆認識吳亦凡;四人認識姜濤和湯家驊;三人認識梁家傑;一人聽過馬凱;沒有人聽過馬建和吳靄儀。還有以下彩蛋:有人問「吳靄儀係咪明星」,有人說「佢呢啲建制派我唔識㗎喎」。問他們怎麼認識湯家驊,原來因為「佢成日上電視受訪」。但沒有人聽過「十一哥」。
今天談社會或政治問題,比貧富懸殊更嚴重的,也許是知識懸殊。大眾接收資訊的渠道千差萬別,於是便有了平行時空,結果所有人都在同一個現實呼吸,在不同的世界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