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犯賤 - 林夕

必要性犯賤 - 林夕

有時會收到這樣的電郵:「本人某月某日至某日期間休假外遊,有要緊事宜請電郵至同事某某,會代為處理。」都在暗示,別打我手機。
難得休假,當然是要放下公事,依我理想,還可以公告親友,緊急事也用電郵溝通,非救命勿擾。食買玩式的「忙遊」,沒那麼介意受打擾,若是想清修式的「慢遊」,也真想試試看與世隔絕的滋味。
可惜,現在去旅行,可以不帶行李箱,卻不可沒手機傍身。尋找目的地方便,也不會再輕易像以前般會迷路,當然也少了蕩失路時,憑記憶憑方向感一步步冒險的刺激;遇危機事故,手機更是救命符。
可是手機既然不能關掉,用外地卡,也有通訊軟件會有來自各界訊息,即使關掉提示,能耐住好奇,時不時不點進去看看有什麼消息嗎?很難。
套用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可以改編成:「手機給了我安心旅遊的理由,卻剝奪了專注的自由,剝奪了放下手機的自由」。別說人在異地欠缺安全感,平日生活也有這種矛盾:「手機給了我交流的方便,卻束縛了從人際關係暫時釋放的自由」。
有多少人試過刻意一整天不開機,依然若無其事的人請舉手,有沒有?預備睡覺前一小時關掉的有聽過,更多是電力還有一半就開始覺得不安的,這好像那個心理評估的遊戲,離不開手機的會說,只剩下50%,怎麼辦。也有人只不過忘了帶尿袋出門,就惶恐到要打道回府的,當然,人在街外也有公事耽誤不得,沒得選擇。
試過在沒得選擇下手機沒開,因為丟失了。本來要恢復與世界接軌,方便得很,補領新電話卡只不過一小時左右的事,再插回手機就可以了。但是別人很緊張,我卻閒閒的,申請補領不用急,先吃個飯再說。新卡套在手機上,通訊軟件那也要重新登錄,可那一大堆密碼,誰記得?都寫在一張紙上,放在最安全也就是最危險的地方,那是其中一本書的某一頁,那本書是……當然忘了。也不知是否故意不選用尋找密碼機制,堅持要找回那正確密碼清單,翻書清櫃,又拖延了一天,終於創造了兩天沒開機,四天沒收到任何信息的日子。安心清淨的很爽,自覺活在自由的桃花源裏。
說得那麼理想,若真要實行持續下去,也大可放棄用通信軟件,手機只打出,鈴聲調到靜音,走回頭路用電郵通信啊。為什麼又不敢呢?沒什麼,這是現代生活必要性的犯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