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掌舵下的基民盟以取消徵兵制、訂立最低工資、關閉所有核電廠贏得選民支持;但隨基民盟支持率下挫、默克爾宣佈不再競逐黨主席後,多名競逐其位的黨友都勢會為政黨立下新定義,甚至顛覆以往的經濟或移民政策路線。
基民盟將於12月7及8日舉行周年大會,並選出黨主席;多名政治分析員均指,基民盟的政治定位何去何從,取決於何人繼承默克爾黨主席之位。大熱候選人梅茨因贏取不少黨內右派支持,在民調遙遙領先。他指「不能再接受有選民因對建制黨派失望,而改支持民粹主義」,並強調要為基民盟訂下「明確的政治形象」以重拾支持。
主張低稅率
倡議低稅率、親商界的梅茨2002年敗給默克爾失了黨主席之位後,不時狠批她將基民盟拉離保守的中間路線。他承諾會把政黨拉回保守、親商界的「根本」;政治分析員尼德邁爾指「他信奉經濟自由主義,社會議題上立場保守,與默克爾處於明顯對立的位置」;外界同料他一旦當選將難以與默克爾合作。
支持度緊隨他之後的是有「小默克爾」之稱的克蘭德-卡倫鮑爾理念。她理念雖與默克爾相近,但她也曾說要正視選民對移民的焦慮,意味着她或會改變現行的移民政策。
默克爾的幕僚指「誰當上黨主席,不單主宰了政黨的政治路向,也決定了默克爾可留在總理之位多久」;若果是卡倫鮑爾的話「還可以有可行的安排」;但若是梅茨的話「就會很難了」。
路透社/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