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粉藏書萬本 俠義精神入血

忠粉藏書萬本 俠義精神入血

「我叫袁斐,袁承志的袁,胡斐的斐」,金庸迷袁斐用兩個金庸作品的主角介紹自己。僅僅用簡單的「金庸迷」來形容他真的太過簡單,因為金庸和其作品可以說徹底改變了袁斐的性格和人生軌迹。

35歲的袁斐是安徽人,到嘉興市工作是因為那裏是金庸故鄉所在的城市(金庸舊居的海寧市行政劃分隸屬嘉興市)。如同金庸在年輕時到香港一樣,袁斐在七年前隻身一人赴嘉興考上公務員,更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只為離金庸近一點。

袁家中藏書甚巨,各種版本的金庸作品和研究加起來有上萬本,「只要書名上有金庸的我都會買,大部份的工資都用在買書上了」。《射鵰英雄傳》就有19個版本之多,他隨手便能從書架上抽出從內地盜版、到香港、台灣甚至英日韓等多個版本的小說。

愛江南七怪夠市井

袁最愛的金庸作品是《天龍八部》,因它是非常優秀的悲劇作品,堪比諸多西方名作。袁更認為一手寫小說、一手寫社論的金庸,文人論政的成就不下於小說,「他的父親被反革命錯誤殺害,但是還能不計前嫌,拋卻個人恩怨,展現了他的家國情懷,做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曾在訪問中說:「我俠氣不多的……對不相識的人,都去幫助人家,我做不到的。」然而金庸不知道,他的作品卻令袁斐做出了俠義之事。2015年,袁成為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救人於危難。他自言,整個過程中想到最多的便是金庸俠義精神的傳承。袁在醫院打了四天半動員劑,血液從左臂流出經過分離機回到右臂,過程中不能動,陪伴他的便是金庸散文集《尋他千百度》。袁說能夠有機會救人,冥冥中似有天意,是讀金庸的福報。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袁斐喜愛的非那些叱咤風雲的大俠,而是布衣俠客。他鍾愛源自嘉興的江南七怪。江南七怪是農夫、書生等市井人物,卻實踐了與丘處機的煙雨樓之約,其仁義和誠信難能可貴,「他們不是武功最高的,但絕對是第一流的大俠,沒有他們怎麼會有郭靖?」

悼金庸,袁斐背誦起《神鵰俠侶》最後一段:「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除了收藏著作外,袁斐連所有與金庸有關的刊物都不會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