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月亮 - 邁克

法國月亮 - 邁克

瑪莉安菲芙新鮮出爐的大碟有一首歌叫《巴黎沒有月亮》,埋怨昔日照在身上的光華黯淡消逝,老來獨居花都門庭冷落,顧影自憐淒淒慘慘戚戚,處境相若的基伯聽到陣陣哀鳴,本應箭步上前和她抱頭痛哭,奈何天生崇洋迄今執迷不悟,任何時候仰首觀望天象,仍然由衷讚賞法國月亮特別圓,很難認同沒有月亮的借喻。就說這兩天廣發英雄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活動吧,國宴別開生面擺在奧賽美術館,glam得來充滿高尚藝術氣氛,也真只有他們諗得出做得到,東施們回國後就算有意照辦煮碗,都未必找到這麼體面的場地。恰巧近期大展以畢加索藍色時期和粉紅時期為題,各國領導人未入席先兜進展館溫習戰前的紙醉金迷,堪稱最佳amuse-bouche,雖然粗人如特朗普、普京之流未必懂得欣賞這種開胃前菜,有點文化修養的時事評論員一定踴躍加分。

十一號早上十一點在凱旋門舉行的點火儀式,節目也搞得出奇典雅,表演嘉賓不但膚色多元而且和歐盟息息相關,馬克龍致辭毋庸強烈譴責民粹主義閉關自守變態排外,也結結實實摑到由朝到晚「美國優先」不離口的種族歧視者一仆一碌。用拉威爾的《波里路》壓軸非常聰明,古典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法蘭西驕傲,有進行曲的威勢而無進行曲的肉麻,莊重得來不乏挑逗性,十六分鐘一步一步漸漸邁向高潮,你認為煽情也好調情也好,都不能否認它高級。人心不足蛇吞象,旋律一響起,坐在電視機前看直播的舞迷腦海浮起一個條件反射問題:什麼人跳?然後才想起,蕭菲紀蓮已經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