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懂事以來,她已是總理了,就像一件日常生活必然的事。」德國符茲堡大學經濟學系學生施密特5歲時,默克爾已當選基民盟黨主席,她10歲時,默克爾已是總理;23歲的她上月從新聞看到默克爾不再尋求連任時,直言「沒有太多的不捨,反而很興奮之後會發生甚麼事」。
聽到消息甚詫異
「太久了,一直都沒有新臉孔、沒有新的大意念。」雖然施密特甚為滿意這位總理,但她覺得「這是因為我根本沒有人可以比較」。對不少大半輩子都活在默克爾時代的年輕一代來說,她退位後展開的新時代或驚或喜。
20歲的經濟學系學生延斯尤記得,與朋友在車上聽到新聞時極為詫異。他立場偏左的朋友驚訝得說了句「他媽的」,他則「陷入一片困惑」,「我知她對難民問題的取態惹來不少抨擊,但沒有想過她那麼快便作此宣佈」。
延斯認為消息是好是壞「取決於到底會由誰繼承其位」。他指,若黨主席將由大熱候選人、親商界的梅茨來擔任,為立志在投身商界的他是件好事。他的朋友則寧看到基民盟藉此巨變重獲支持,也不願看到極右的另類選擇黨(AfD)勢力壯大。
來自東部德累斯德的內莉就不那麼樂觀。修讀教育、24歲的她去年見證着AfD從基民盟手中取下她選區的一席。她憂慮默克爾時代逝去,極右勢力又得勢,「會讓德國倒退到最差的時代,即1933年時,那個種族歧視、恐同的時代」,「你看看AfD的政綱,他們就是在描述這樣的時代」。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