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審,就是政治審查。11月6日重慶黨委機關報《重慶日報》報道,政審材料是2019年高考錄取的重要依據。輿論譁然。重慶官員回應說「記者寫錯了,是思想政治的考核和現實表現的審核」,非政審。但有分別嗎?一篇題為〈政審你大爺〉的評論文章在網上爆紅,遭秒刪。但網民手快、辦法多,先以相片版、文字版等形式複製傳Twitter,再傳回大陸,傳了又刪,刪了再傳。現在大陸網民要找此文已經不難,香港人到Google搜尋,也輕易可看到。網絡時代,專制政權要禁言,不僅費用和工程龐大,而且收效成疑。
連最護黨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都覺得很難接受是「記者寫錯」。記者寫了,編輯、總編輯不看嗎?
胡錫進說,重慶教育部門的回應中,「提到重慶市嚴格按照教育部的精神,……『一個字都沒變』。」
而在此之後,福建省又公佈參加高考考生的學校或單位,「應對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鑑定」,並將結果歸入報考資料。可見不是一市一省的決定,而是中央的決定,但又是一個偷偷摸摸、不想讓人們知道的決定。
中學畢業生參加高考,要過政審這個由黨幹背後操控的關卡,不僅違反孔子時代已提出的「有教無類」古訓,而且考生應對無從,成績再好都有可能莫名其妙地不獲錄取。思想箝制從學生開始,根除了自由思想,自然也同一切創造性絕緣。
許多網民說,這是回到了文革時代階級鬥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黑五類、血統論的時代。實際上,是回到毛澤東時代。在延安時期,中共就設立了由康生負責的社會部,對所有幹部作政治審查。這個傳統延續到建政後,從高考入學、到社會參加工作,中共為每一個人設立檔案,記錄你的家庭出身、個人歷史(同過甚麼人接觸,有甚麼社會關係)和一貫表現。出身、歷史、表現,形成檔案,其中可能只因某黨幹有一句對你「懷疑」的評價,就會一輩子影響你的升學、出國、就業、升遷,所有單位的黨組織對你的信任、評價。作家劉賓雁曾寫過一篇報告文學《一個人和他的影子》,講的就是一個人曾被定為右派後,這個檔案就如影隨形地支配他一生。政審把人分成不同等級,包括能不能聽報告、看文件或內部資料,能不能參加某些會議,可不可以從事某方面的工作等等,級別分明,歧視處處。中共治下,經濟不平等、生活不平等、權利不平等、規則不平等,基本上全因政審這個罪惡而來。
高考報名須「政審」,是1949年以來就有的,到1977年鄧小平復出召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時,大筆一揮把它刪除,從此高考無須政審,但在其他領域,政審還是隨黨組織而無處不在。
按理說,所有高官都應該通過政審了吧,但最高層偏偏最容易炮製野心家,和近些年無數貪官。因此政審絕非道德審查,政審無法治基礎、無規則可循,完全是人整人的手段。政審回朝是有迹可尋的:取消任期制、個人崇拜再起、民營經濟退場論、公私合營論、民企外企黨建論、工人民主管理論,……政審再現乃是隨着毛澤東的左傾思潮復活而來。左禍延至香港,馬凱的不獲入境,應該也是政審在香港的濫觴。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