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係聽食塵 - 林夕

香港真係聽食塵 - 林夕

名為香港國際文學節,國際兩個字叫得好聽,卻一點也不國際。原定出席講者之一馬建,據說是異見作家,馬會的大館拒絕借出場地,主辦方宣布取消馬建的演講,理由沒詳細交代,後來唔得又得的理由更荒謬,更得人驚。

大館這個場地的總監,說是留意到馬建本人曾公開表示,無意借大館作為促進個人政治利益的平台,所以,唔批又批。「留意到xx公開表示過xx」,因此批或不批、准或不准,很有選舉主任作風,憑個人「留意」到誰誰誰的言論而當判官。馬建雖然持有香港身份證,但沒說過要參選,香港幾時變到連文學節講座誰過得了關、誰過不了關,都要有把關主任?主辦方當然只能看場地提供者的決定行事,臨門一腳不借,也不能上演一幕佔大館。但合約精神呢,不知簽約時有沒有定明對方有權隨時終止租用,但想也不至於有「因政治因素而拒絕講者演講」如此明目張膽。

馬建本人沒從政紀錄,即使在書裏在講座中會提及自己的政治主張,又有什麼個人政治利益可言?最可笑是當事人抹掉政治色彩後,就可以恢復發聲,大館或主辦方演這一齣,其實就是最有政治色彩的舉動,不容許跟政治有關,就是最政治化的行為,而且是最齷齪那種。

還有可笑又可悲者,國際文學節喔,試圖把文學與政治切割,還有沒有更幼稚的想法作法?也不必再重複說生活離不開政治、經濟離不開政治這些老話,也不知文學如何定義,不過若是《1984》《動物農莊》作者要講自己這兩部著作,又是否借用了場地,宣揚自己政治主張?金庸著作裏的江湖,不計《笑傲江湖》那麼明顯的,其他有涉及乾隆打回族人、神龍教的口號、都涉及政治;《紅樓夢》有政治,《胡雪巖》有政治,要學生背誦的《出師表》,不知是否諸葛亮的政治宣言呢。愛情婚姻家庭關係也牽涉到權力衝突,愛情小說,寫得夠深入透徹的,也有政治。

什麼藝術歸藝術,文學歸文學,都是鬼扯,自己也騙不了自己,卻竟然也騙到很多人。另一種常常聽到的說法,從事文藝工作的,最好別扯上政治;扯上政治不表示就要從政,連這點都假裝沒分清楚,分明就是一種政治取態。馬建懷疑因為自己新書叫《中國夢》而出事,這更政治,這個夢只有一個人能造,有些人可以應聲而發夢,有些人就連發開口夢都有麻煩,如此下去,香港真係聽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