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馬建事件合論(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馬凱、馬建事件合論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十一月八日,香港入境事務處拒絕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馬凱入境,賽馬會轄下大館也宣佈,作家馬建座談會不得如期假大館舉行。雖然大館翌日即收回成命,但馬凱、馬建同為當局疾視的人物,其遭遇清楚顯示香港新聞與言論自由還餘多少。

而有一事尤其值得注意:馬凱、馬建事發之後,記者協會等七個新聞業工會聯署聲明,痛言這是「香港言論自由史上黑暗日子」,但其中沒有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今年五月,香港攝影記者徐駿銘在北京,準備採訪民權律師謝燕益,不但被公安打得頭破血流,還被迫寫悔過書,香港記者協會等七個工會,也聯署聲明抗議,但其中同樣沒有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而該會由報館、電台等主管者組成,執新聞業牛耳。

當然,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有時也會講新聞自由。去年十一月,立法會辯論一地兩檢方案,民主派議員朱凱廸力求拖延,不得已動議新聞界及公眾離場,使會議暫停。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馬上義正辭嚴,發表聲明,譴責朱凱廸「嚴重破壞港人崇尚之大原則:言論及新聞自由」。這些新聞業主管,原來十九已改從黨姓。上月中,新聞界高層人物訪京,報道了中共宣傳部長黃坤明訓令「莫教香港新聞界成為干預內地政治的基地」,但不過幾小時,電台以及報紙的新聞網頁,就爭先恐後把報道抹去:據說中共不想訓令公諸於世。「港人崇尚之大原則」,給忘在九霄雲外了。

《尚書‧泰誓》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康熙帝曾取其義自勉說:「人君以天下之耳目為耳目,何患聞見不廣。」他曾因百姓所言,責備科道官未盡監督百官之職:「科道乃耳目之官。如總兵卓策、柯彩、許盛,居官最為貪鄙。朕聞其軍民皆怨,乃為懲治。前此科道官曾有奏參(彈劾)者否?」這是求善政的君主專制(《康熙政要》卷九)。

中共則厲行威懾小民的一黨專制,所以,以二億個錄影鏡頭為耳目,監視十四億小民;同時,為免殺人越貨為天下詬病,致力新聞審查,掩民視,塞民聽。香港新聞業主管大致已俯首聽命,只有《蘋果日報》以及二、三新聞網站未能馴服而已。

馬建講座終於獲許假大館舉行之後,行政長官鄭月娥一副皇恩浩蕩口吻說:「《基本法》訂明的各種自由,政府堅決維護。大館的決定,我們完全沒有參與。」果然如此,馬凱事件無疑已令各界知所戒懼:馬凱月前因主持香港民族黨採訪會,蒙上「為港獨宣傳借出一席地」罪名,終於被迫離港,更不許重來。大館總監簡寧天也是外籍人,難怪擔心蹈馬凱覆轍,說「大館不想借一席地給人促進其政治利益」。他後來為甚麼改變主意,不得而知。總之,在今天的香港,講座可不可自由舉辦,市民可不可自由參選,外國民權鼓吹者可不可自由入境,已成為未知數。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