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喪屍電影流行? - 陶傑

為何喪屍電影流行? - 陶傑

若一面聲稱要捍衛自由、促進民主,一面一窩蜂將起居飲食思想數據之全部生命輸入一具手提電話,而又明知數據通往哪一端。這樣的城市,會陷入進退維艱的邏輯矛盾。

於是不久便有航空公司上千萬乘客資料被非法移轉,銀行電子支付系統客戶數據被駭客入侵。消費族群與政黨,不斷在網絡責罵,但愚眾的注意力短暫,當一名過氣潦倒女明星靜靜暴卒於寓所,「網民」即放過航空公司與銀行,呼嘯過檔,旋風般轉往傳捕獵該女星生前慘遭Me Too的大哥,與大陸網民合流。有如自助餐桌,龍蝦未啃光,見一盤花蟹上枱,即集體過檔。

至於西方,川普的推特上午十點鐘拋出一金句,指對待暴力闖境之難民可以開槍自衛;中午十二時則驅逐一記者出白宮;下午三點怒炒司法部長,並與受害人爆發舌戰。也全力牽操着億萬「網民」情緒:嘩啦啦一陣指向東,嘩啦啦瞬即又衝殺向西。

中國人在不用網絡的時代,早已喧嘩成性。還加上偶有崔永元老師之類為民請命、中共不斷挑起之網喧五毛聲浪、中國大媽紅色歌舞暴走於香港、紐約、巴黎、墨爾本大街(除香港外,又混雜以伊斯蘭國恐怖份子加插炸彈或刀捅路人),這個狂躁的世界,With such Chinese contribution,難怪年前美國和韓國已經有高瞻遠矚的電影編導,掀起喪屍片之系列潮流。

因地理位置,對於鄰國人民之行為最有觀察心得之日本,竟遲遲無喪屍片面世,這一點未免令人感到失落。但幸好終於也交卷了,拍出了一齣講拍廉價恐怖片的喪屍喜劇,據說好評如潮。

慈禧太后懼怕攝影,認為照相機會將魂魄攝進去。一百年之後,終於,喬布斯發明的網絡手機,將人的靈魂吸進去了。

眾人飲宴,各自掏出手機拍攝菜式之後,散席前最後的手機大合照儀式最令人感到痛苦。

七八具手機排開,嘻哈之間挨具拍了半天,大家才忘記拍攝的那位朋友不在鏡頭之內。遂又叫侍應過來操機,全家福補拍,由頭再來。

操機的那個夥計多數黑臉,因為小費沒有加,他的職務包括一夜拍許多枱顧客合照。有時三圈過後再加拍美顏版。有一次見一人不禁怒喝:拍一次够了,上載群組可乎?

據說手機發明,為人類開拓視野,令人類生活一切方便。觀之於五毛化之喪屍以及濫拍喪攝,效果相反。這就是奧巴馬等不斷頌揚的「全球化」?一個狂人總統,一個瘋了的民族,圍獵着,無休無止,嘩啦嘩啦湧這邊,嘩啦嘩啦奔那邊,未知幾時人亡精盡,還是人類既漸為喪屍,靈魂不在,亦無精盡與否之疑。此一成語邏輯問題,亦令人頗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