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番茄與我

【越陌度阡】番茄與我

【越陌度阡】
在我來說,老父種的東西之中,番茄是最印象深刻的。整整一個八十年代的冬天,我家都最少栽有五至六「斗」種的番茄田(每斗種約七千平方呎),最少二、三千株的番茄是跑不掉的,最高𥧌時可有十斗種,工作非常勞累艱苦。八十年代初始,不知為何最有價的豆苗在幾年間便沒有人種了,我家代之而起就是種番茄。番茄不比豆苗或其他葉菜,無論是投資或技術的門檻都高得多,首先要「懂種」,只要是收成果實的農作物,其種植時間和收成回報的風險都大,又要掌握植物不同階段的管理技術,很不容易。記得爸爸每年的第一批番茄是在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下種,會分批下種至明年一月初。一百至一百二十日後才開始有收成,即是由每年的十二月初收穫至明年的端午前。由夏末至初夏,跨越大半年的栽種期需要應對的不單止是栽種的技術,更要適時應付季節的變化。

栽種番茄的工作很繁忙,在番茄植株長到一呎多高時便要搭棚架,用來搭棚的竹子可是一大開支,跟着就是無止境的剪側枝及縛蔓功夫,搭棚、修枝及縛蔓是三個比較需要技巧的工作,不是所有菜農都懂做,也是本地番茄較矜貴的原因。初冬時分的第一批番茄是最肥美碩大的,掛在第一節分椏之下,那時開始要每天到田中採摘剛紅熟的番茄,只可揀顏色在橙與紅之間約六、七分成熟的,完全熟透的果實太軟,容易壓壞,難以堆叠入籮,口感味道也較遜色。採摘下來的番茄必須經過分級篩選,輕輕拭抹後小心安放入籮,最大最美的一籮,中型的小顆的又另外按級分放,因為番茄是按大小色澤分價錢的,有些農戶把漂亮的放上面,差劣的藏下面,很快便失去信譽。每天單是摘番茄和其他的管理工作已用去所有的日間時間,只好晚上做抹番茄和分級的工序,母親同時又要兼顧預備晚餐,真的非常辛苦。父親也不好過,他對番茄的分級非常嚴謹,因為只有他知道採購欄商的標準,很多時到晚上十時後才分級完成上床,可是只能淺睡片刻,凌晨三時前又要到天光墟交貨。

Plum Tomato,酸味少的雞心茄是煮意大利番茄醬的材料,味道濃厚少汁。

驅雀護茄要靠「炸彈」「警鐘」

因為種番茄的各個工序都需要技術及即時判斷,小孩子都幫不上忙,只有一件工作例外,而且是一個格外有趣又充滿創意的工作,那就是「趕雀仔」。入冬後有幾種雀鳥會來啄吃番茄,只要一個小啄印便算完了。第一件法寶當然是稻草人,每片田都有一兩個用舊衣草帽組合的假人,但很快便失效,同時要在棚架頂掛上大量不同顏色的膠袋,大風吹起時像戰場的旌旗飄揚,也會震動發出「絲……絲……」的聲音。可是這些方法都比較被動,父親則會以古代「暴屍示眾」的方法嚇鳥,置繩套於架頂捕鳥,被抓的鳥兒會掙扎好一會才掛掉,很殘忍,我是不太能接受的,但農夫要討生活可不能白白損失呢。我們兄弟最後發明了「計時炸彈」及「小便警鐘」去對付雀鳥,所謂「計時炸彈」就是把一顆顆小炮仗縛在一支大香上,香枝燃至炮仗位置時便會爆炸發出巨響,小鳥特別害怕,我們會在田間不同的地方安置大量這些「計時炸彈」,每天如是也頗費工的。「小便警鐘」就不同了,結合了人類常去廁所的習慣去趕鳥,我們用一條長長的尼龍繩穿越屋前的番茄田,繩上掛滿瓶瓶罐罐,繩的另一端則安置於屋前及屋外的廁所旁,我們上廁所時便順手拉扯警鐘,弄得噹噹作響,兩個裝置都是我們幾兄弟的精心傑作。種番茄雖然辛苦,但我們一家都以番茄引以自豪,因為栽種難度高,村中沒幾人及得上我家,欄商又對我們番茄讚不絕口,算是農民的一點點榮耀。

多汁味甜的美國大牛茄,是以前最受歡迎的貴價品種。

雀鳥最愛吃番茄,農夫們有千奇百怪的方法驅鳥。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