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邵逸夫的智慧 - 余家強

【有限創意】邵逸夫的智慧 - 余家強

邵逸夫生日等於台慶,當然,現在很少這樣提了。將軍一去,大樹飄零。有人說TVB的榮枯與六叔共終始,講得神乎其神;計我話,豈唯天意,亦是人謀。

戰術要複雜,整體戰略卻不妨簡單。我覺得,邵爵士成功之道是一貫奉行common sense,正因為太簡單,後繼的主事者不信,遂走上歪路。

眾所周知,未搞電視之前,邵逸夫搞電影,但為什麼邵氏片庫從不在TVB播?草創期搶收視必勝無疑啊!為什麼不「綠楊宜作兩家春」?一來他並非話晒事(起初大股東是利孝和);二來他太清楚免費威力,TVB一出,收費的麗的映聲即時無立錐處,升斗市民很實際的,電視有得睇便減少光顧電影。他亦不會貪方便而用邵氏演員拍劇集,寧願另組訓練班,將兩邊嚴格隔絕,要看電影明星請到戲院,才保障到生意。

承吾友曾醒明先生相告,六嬸方逸華曾對他說:「爵士前半生貢獻給電影,後半生貢獻給電視。」因為同時兼顧影視勢必自己打自己,所以踏入八十年代,TVB羽翼已豐而邵亦坐上主席寶座,他索性讓邵氏公司冬眠──收費的東西鬥不過免費的東西,咁簡單。此舉雖錯失九十年代影圈大豐收,卻諗深一層,大豐收主要肥了幕前巨星的身價,幾許老闆真正獲利全身而退?倒是六叔避過像老對手鄒文懷般一度陷入困境;更不用說往後翻版和非法下載的致命打擊,收費果然鬥不過免費,都係賺廣告錢穩陣。

又所以,九三年他對收費電視重臨(有線)不甚着緊,卻對《還珠格格》的威脅溢於言表。如果說潮流興宮鬥劇、合拍劇(台灣瓊瑤加大陸演員),邵逸夫可謂洞悉先機。

千禧後逐步引退,一方面固然因年事已高,一方面我認為亦與他思維有關。試回想當時風風火火的無綫收費電視,今安在哉?誰肯付鈔?違反慣性嘛;又如至今的OTT平台,容許觀眾fast forward,叫廣告商情何以堪?直頭動搖立國根基,經驗告訴他不可行。雖說大勢所趨,大趨勢不等如財路,老人家可能自知睇唔通,善始善終賣盤離場。I.T年代,總好過許多世界仔不懂裝懂。

最後,電視是公眾事業,形像要緊,我不奢求殼王學六叔捐身家,但至少搞好公關先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