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美國中期選舉充滿緊張和擔憂。美國國內不少選民擔憂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民主選舉,國際社會也擔心羅斯福的國際主義和自由壽終正寢,所謂的特朗普主義以美國為中心,利用恐懼和仇視為政治燃料,把美國推向更深度的分裂,甚至有人擔心內戰的可能。
但美國選民通過投票的民主方式作出選擇:民主黨奪回眾議院多數,結束了共和黨控制的政黨政府,宣佈美國政治再次進入「殘缺」的政府。其最為重要的意義是恢復了美國的三權分立、制約均衡的根本原則,避免了出現專制(即便是多數人的暴政)的威脅。記得30多年前一位美國教授在中國給我講美國政治時說,水門事件尼克遜總統被迫下台,重要的不是他幹了甚麼大錯事,更重要的是他試圖破壞美國不同權力部門的分權均衡,跨越了權力的界限。
美國此次中期選舉不同尋常,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6年獲勝後並未試圖把一個分裂的國家重新彌合在一起,卻加大力度動員自己的草根,推行一些更具爭議性的政策。對特朗普來說,最大的優勢是美國經濟健康增長,如果選民摸着腰包投票,還是會支持特朗普的。
眾議院掌財政大權
但是,在涉及移民、醫保、性別和族群等諸多政策上,特朗普不僅在政策層面試圖進行大調整,而且對美國的憲政體制和民主規則也形成挑戰。這是觸動美國選民的最大擔憂。不能否認,特朗普的言辭經常有種族歧視之嫌,所以,美國自由派和少數族裔反彈最大。2018年的選舉也推動了民主黨自身內部的代際更新和從建制派更多滑向進步主義,當特朗普成為民主黨凝聚在一起的最大動力時,民主黨的反擊就變得更有力量了。特朗普的民粹主義也把許多溫和的共和黨人推向民主黨(紐約前市長彭博就是最明顯例子)。可以說,民主黨奪回眾議院不是偶然。
民主黨奪回眾議院,對特朗普又意味着甚麼?人們常說,眾議院掌管「錢袋子的權力」。可以說,從徵稅到撥款,這是眾議院的特權。特朗普的減稅、醫保、國防、邊界建牆等各項打算,恐怕都不會輕易過眾議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特朗普可能已成「跛腳鴨總統」。其次,眾議院掌管啟動彈劾程式的大權。儘管由於參議院仍被共和黨控制,特朗普基本不會遭彈劾,但他受到某種威脅、騷擾和聽證羞辱卻是可能的。最後,民主黨在中期選舉遏制住了特朗普如日中天的勢頭,為民主黨在2020年奪回總統寶座開創了更多機遇。
回憶中期選舉前的一兩個月和最後一兩周,美國政治如過山車。卡瓦諾被任命為大法官,至少14宗針對民主黨政治人物或支持者的郵包炸彈案,匹茲堡猶太教堂的槍擊案等等,引發了美國深度的社會恐慌和潛在的憲政危機。可以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用同時也有成熟民主經驗的美國選民做出了選擇:在國內和國際政治中,美國人不願放棄道德底線和公民美德。這也許就是美國的優勢所在,也是世界的大幸。
一個危機化解了,但並非未來就沒有新的危機。美國體制的效率往往在危機中被激發出來,而之所以能如此幸運,還因為,民主國家生存的基礎是公民捍衞和參與民主的美德。
夏明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