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推介波隆尼亞神級麵鋪安娜瑪莉亞之前,先發發小牢騷:我們說粥粉麵飯,甲是甲乙是乙,瞇埋眼也分得一清二楚,點菜的時候指明要粉,侍者不會失驚無神端上麵,選擇的如果是白飯,絕對不會來了水汪汪的一碗稀粥;那麼意大利音譯史碧加弟的那款條狀副食,陽不陽春暫且勿論,形態口感都接近麵,為什麼港胞卻一般稱之為粉呢?還要倚熟賣熟簡稱意粉,真係吹佢唔脹,萬一傳回去意大利,遭馬可波羅後裔恥笑尚在其次,下回有人駁嘴駁舌指麵並非中國人發明就麻煩了,「連粉同麵都撈埋嚟講,仲夠膽認係發明家?哈哈哈」,請問如何為自己辯護?
意大利麵種類繁多,而且不一定用麵粉製造,譬如我最愛的「虐奇」,主要成份便是隔行如隔山的薯仔,嚴格來講只能算麵的遠房親戚,這次在安娜瑪莉亞點的passatelli,賣相似足據說具強力回春功能的男性之寶冬蟲夏草,則以麵包糠和雞蛋搓成,挨上史碧加弟身邊勾肩搭背,大概會被當係契弟。這個巴沙涕利通常煮湯,以前食過一兩次,既不彈牙又淡茂茂,完全不過電,之所以甘願冒險再試,因為十一月初氣溫轉涼,一心一意想要暖笠笠的湯麵。一入口驚為天人:雞熬的湯底,微微沉澱胡椒辛辣,此外什麼佐料都沒有,百分百像張愛玲形容秋季的「清如水明如鏡」,但神奇的是,巴沙涕利凹凹凸凸的肌理竟懂得和味蕾調情,憑空產生化學作用。不料一山還有一山高,最最家常的肉醬撈tagliatelle才是極品中的極品,薄如蟬翼卻有力度,輕輕咀嚼馬上融化,相信我,值得為它去一次波隆尼亞。